第292章 荣国府的大当家(1 / 2)
《红楼梦》原着中,荣国府虽然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国公府,但它的运作却如同一个企业一样,“大小事务一天何止几百件”,除了中层干部王夫人与凤姐儿管些小事,全局的掌控都在贾母那里。也就是说,自前董事长兼总经理贾代善过世后,贾母便成为这个家族企业的权力金字塔。
贾府到了贾赦时,已从原本的公爵降到了三流的伯爵(一等将军)。如果不是有贾母这个一品国公夫人的存在,荣国府就会脱离一流的贵族社会,连大门口上的敕造荣国府的牌子都无权悬挂。
原着中贾母在贾府“熬”了六十年,从受气的小媳妇一直到太婆婆的过程里,处理过太多的大小事务,见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故此她的掌控能力在整个府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贾母的智慧在于抓大放小。
一是体现在对家族兴衰的把控上。在发现两个儿子都非成大事者,她审时度势将大孙女元春送入皇宫,使贾家成为皇亲之一。一旦元春能得子,那么贾家的富贵还能延续个几十年。仅仅一个皇帝的妃子还远远不够。当林黛玉进京后,贾母亲一方面是出于真心喜爱,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黛玉的身世——四代列侯的惟一的血脉,父亲又是简在帝心的巡盐御史探花郎。如果能将黛玉变成孙媳妇,不仅其庞大的家财可以落入贾家,林如海的人脉以及其在清流中的地位都将给贾府及宝玉带来巨大的利益。
只是由于林如海的早逝,贾家又早早将其几百万遗产弄来盖了大观园,所以林黛玉的利用价值已失去。贾母退而求其次,默认了金玉良缘。当然薛宝钗除了家族富有,还有一个四大家族中官职最高的舅舅王子腾,这也是衰落后的贾家可以利用的护身符。
其二是牢牢抓住人事任命权。表面上贾府的大小事务都与贾母无关,她只负责吃吃喝喝以及玩乐。实质上贾府中层领导干部的安排和调动全由贾母说了算。用凤姐“辅佐”王夫人处理内事,让贾琏协助贾政处理外事,既平衡了大房二房的关系,也让两房互相制约,巩固了她这个总经理的地位。涉及中层领导的变动也必须由她拍板。凤姐儿小产病倒后,大观园里需要调整管理人员,是贾母决定由探春、李纨和宝钗三人共同管理。
贾府能在历经百年之后,仍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贾母功不可没。
但她致命的失误也是明显的,更是导致“荣国府号”战船触礁的根本,那就是没有培养出合格接班人。
两晋南北朝时谢氏家族能存续十三代、二百多年,不仅仅靠“七叶珥汉貂”,更重要的代代皆有扛鼎之人。
反观贾府,在发现两个儿子基本是废才之后,贾母并没有好好培养第三代。要袭爵的长房长孙贾琏在一干“有心人”的培养下,居然成了个跑腿的“管家”,原本有希望依靠科举晋身的贾珠因“用功过度”早逝。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被贾府上下认为有大造化当成凤凰捧着, “常在内帷厮混”“追着丫头们吃口上的胭脂”,不爱读书,逃学鬼混——妥妥的纨绔加学渣。
贾母除了往宝贝大孙子屋里不断塞漂亮女孩,从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且阻拦儿子教育孙子——尽管贾政迂腐且无才,但他也知道“棍棒底下出人才”,依他严苛的教育方式,贾宝玉不至于一事无成,最终以出家了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