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1(1 / 2)

加入书签

下午六时,长安走出酒店大堂,就瞧见正前方停着一辆黑色小汽车。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看到长安出来后,赶忙下来将后座的车门打开。

等长安上车后,车子很快就驶入了暮色渐浓的街道。

车窗外的沪市,正笼罩在一种极其紧张的氛围里。

霞光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可这绚烂之下是无声的紧绷。

街边的梧桐树叶纹丝不动,闷热得让人心慌。

有报童挥舞着报纸,在人行道上奔跑叫嚷,尖利的声音穿透了紧闭的车窗。

“号外!号外!东洋鬼子又增兵了!”

“看报看报!日军舰艇集结吴淞口!”

如刀子般的声音,划破了黄昏虚假的宁静。

有零星路人匆忙买上一份,低头看着,脚步更快了些。

车子转过一个弯,驶向警备司令部的方向。

越靠近司令部,街上的军警身影便越发密集。

他们穿着灰蓝色的制服,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重要的路口设了路障,警惕地审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与车辆。

偶尔有黄包车拉着体面的先生太太经过,车夫喘着粗气,汗水从额角滑落,不知是因这天气的闷,还是这空气里的重压。

临街的商铺大多还开着门,但客人稀疏,伙计站在门口张望,脸上没了往日的热络,只剩下一种茫然的忧虑。

长安靠在座椅上,目光掠过窗外,街景在快速退去,像是默片里加速的胶片,透着仓皇。

车子没有开到警备司令部的门口,而是停在几百米的街角处,杜镛已经等在那里了。

长安:“劳烦杜先生。”

杜镛:“只有十分钟的时间。”

长安点头不再多言,就跟着杜镛走进了警备司令部的大门。

走廊里回荡着匆忙的脚步声和电话铃声,军官们面色紧绷,空气里弥漫着硝烟未起而意志先战的焦灼。

在一间临时作为会客室的小房间里,长安见到了京沪警备司令张文白。

眼中充满了红丝的张司令,上下打量着长安,“杜老板说你有要事,关乎当前危局。请长话短说,战事一触即发,张某时间有限。”

长安看着身形挺拔的张文白,这位主张先发制敌,可以说战术上准备不周,但不能质疑对方的立场和决心。

长安压下心中的万分情绪,先示意对方自已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张文白冷笑出声:“不必如此,枪里来炮里去这么多年,我自问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长安:“我想同司令单独说几句话。”

杜镛:哈?

张文白也有些迟疑。

长安:“事涉机密,请司令允准。”

张文白看了眼杜镛,示意他出去。

杜镛面色正常的退了出去,站到对面走廊的时候,在心里把长安骂了好几遍。

长安:“足柄号是我炸的。”

这话无异于一个炸弹,让张文白也愣住了。

张文白再次上下打量着长安,“你?”

长安:“我住的地方有一部无线电台,司令可以派人去取来,再请专人来查验,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张文白:“你自已?”

长安:“是。”

张文白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长安。

“你可知谎报军情是何后果?”张文白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长安坦然回视,语气平静却笃定,“司令可即刻派人随我去取电台,或者我现在就可以告知司令,足柄号受损部位在右舷水线下近尾部,爆炸物当量为……”

她报出了一串精确的数据,张文白越听面色越凝重。

足柄号和另外两艘巡洋舰,炸毁在琴岛港口外的事,不是没人觉出其中蹊跷,但后来的调查等都是机密,不要说普通民众了,就连一些高层都不知道详情。

张文白审视的看着长安,“你……究竟是何人?有何目的?”

长安:“我和司令一样,所做这一切也只是想赢下这一战,保住更多士兵和百姓的命。”

伤亡25万人,毙伤日寇4万余人,课本上的短短一行字,浸染了多少血和泪。

沪市是一定要守住的,这一战也是一定要赢的,只有摧毁日寇叫嚣的三个月灭亡计划,才能给所有国人打针强心剂,才能改变内外的绥靖之策,才能避免金陵的冤魂喋血!

思及此处,长安情绪翻涌,言情恳切,“司令,这件事情唯有您知道,对您全盘托出,是为了证明我有能力获取绝密情报,并有手段付诸行动,如今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关乎整个淞沪战局。”

“司令,关系着家国命运和数十万军民的性命,求求您……”

张文白沉默片刻,猛地按了一下桌上的铃。

一名贴身副官应声而入。

“你带两个人去取件东西,速去速回,绝密!”

长安赶紧报出酒店房间号,以及无线电台隐藏的位置,副官领命而去。

焦灼的等待中,房间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脚步声,和张文白手指无意识敲击桌面的声音。

他不再看长安,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刚收起来的地图,沉默不语。

不过半小时,副官就带着一个普通的皮箱回来了。

不一会儿,被秘密请来的顶尖电讯和器械专家也到了,经过紧张而快速的检查,对方确认此电台型号极为先进,远超国内现有装备,并且在其频率记录里,发现了与日军近期加密通讯波段高度重合的残留信号。

一切不言自明。

张文白再次警告所有人保密,才挥手让其退下,房间内只剩下他和长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