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8章 捕捉黑暗离子(1 / 2)

加入书签

确认“至暗星”与因果树之间可能存在紧密联系后,科研团队对这颗神秘天体的研究愈发深入。在对“至暗星”周围奇特现象的持续观测中,一个新的发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在“至暗星”的强引力场边缘,不时会逸出一些极其微小且携带特殊能量的粒子,科研团队将其命名为“黑暗离子”。

这些黑暗离子的行为极为诡异,它们似乎不受常规物理规律的完全束缚,时而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中跳跃,时而又仿佛静止不动,隐匿于黑暗之中。科研团队意识到,捕捉这些黑暗离子并对其进行研究,可能是揭开“至暗星”与因果树关联奥秘的关键一步。

为了捕捉黑暗离子,科研团队开始设计并制造专门的捕捉设备。他们深知,常规的粒子捕捉技术在面对黑暗离子的特殊性质时可能毫无作用,因此必须另辟蹊径。负责技术研发的小组结合了量子束缚原理和超弦理论的一些概念,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能量场的黑暗离子捕捉器。

这种捕捉器由多个复杂的能量发生装置组成,能够在特定区域内构建出一种多维的能量场结构。通过精确调整能量场的参数,使其与黑暗离子的能量特征相匹配,从而实现对黑暗离子的有效束缚和捕捉。

经过数周的紧张制造和调试,黑暗离子捕捉器终于准备就绪。科研团队将其安装在引力穿梭机上,并小心翼翼地驾驶穿梭机靠近“至暗星”的引力场边缘,那里是黑暗离子最常出现的区域。

当引力穿梭机接近目标区域时,科研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测屏幕,密切关注着黑暗离子的动态。很快,屏幕上出现了一些微弱的信号波动,表明黑暗离子正在靠近。

“准备启动捕捉器,注意调整能量场参数,确保与黑暗离子的能量特征精确匹配。”负责操作捕捉器的科学家紧张地说道。

随着黑暗离子逐渐靠近,捕捉器启动,多维能量场迅速展开。科研人员们紧紧盯着屏幕,看着能量场与黑暗离子相互作用。然而,第一次尝试并没有成功,黑暗离子似乎察觉到了能量场的存在,在即将被捕捉的瞬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改变了自身的能量状态,从而逃脱了能量场的束缚。

“这些黑暗离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狡猾,它们能够迅速感知并适应外界能量场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捕捉策略。”负责技术的科学家说道。

科研团队立刻对捕捉过程进行复盘,分析黑暗离子逃脱的原因。经过仔细研究,他们发现黑暗离子在感知到能量场的威胁时,会通过一种未知的机制瞬间调整自身的量子态,从而改变其能量特征。

针对这一发现,科研团队对捕捉器进行了改进。他们在能量场中加入了一种能够实时监测黑暗离子量子态变化的装置,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能量场的参数,使其始终与黑暗离子的能量特征保持匹配。

再次启动捕捉行动,引力穿梭机再次靠近“至暗星”引力场边缘。当黑暗离子出现时,改进后的捕捉器迅速做出反应。多维能量场根据黑暗离子量子态的变化实时调整,成功地将其中一颗黑暗离子束缚在了能量场中。

“成功了!我们终于捕捉到了一颗黑暗离子。”科研团队成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被捕捉到的黑暗离子被迅速转移到引力穿梭机上的实验室进行研究。科研人员们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高分辨率的量子显微镜显示,黑暗离子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由一种未知的物质组成,这种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与已知的任何元素都不同。

“这种物质的结构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它的原子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非传统的相互作用力,维持着黑暗离子的稳定性。”负责微观结构研究的科学家说道。

同时,能量分析仪检测到黑暗离子携带的能量也非常特殊。这种能量既不是传统的电磁能,也不是核能,而是一种全新的能量形式。它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但释放方式却极为缓慢且难以预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