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破解关键信号(1 / 2)
在各个攻坚小组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科研团队士气大振,继续全力投入到对神秘信号的破解以及应对宇宙危机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负责神秘信号解读的跨学科攻坚小组在模拟外星文明思维方式和多维信息编码模式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发现,神秘信号中隐藏着一种类似于“嵌套式”的加密结构。之前解读出的信息只是外层编码,随着对信号规律的进一步掌握,攻坚小组逐渐深入到内层编码的破解工作。通过对大量信号数据的反复比对和分析,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他们终于成功解开了内层编码的关键部分。
这一次解读出的信息让科研团队既震惊又兴奋。信号中详细描述了宇宙危机的根源——在宇宙的某个神秘区域,一种被称为“熵变奇点”的现象正在发生。这个“熵变奇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宇宙熵增引擎,不断扰乱周围的能量平衡和时空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产生的影响正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在宇宙中扩散,而地球所在的星系也逐渐被波及。
“这个‘熵变奇点’的发现太关键了!它不仅解释了未知能量场的来源,也让我们对这场宇宙危机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负责信号解读的科学家说道。
进一步解读出的信息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应对危机的线索。外星文明似乎在暗示,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够平衡“熵变奇点”所引发熵增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可能与一种特殊的宇宙物质——“熵晶”有关。根据信号中的描述,“熵晶”具有神奇的特性,它能够吸收并储存过量的熵,从而缓解“熵变奇点”带来的影响。
然而,信号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熵晶”的具体位置,只提到它可能存在于一些特殊的宇宙环境中,这些环境往往伴随着极端的能量波动和时空扭曲。这无疑给寻找“熵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科研团队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策略。他们意识到,虽然破解关键信号让他们对危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要真正解决危机,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首先,他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熵变奇点”和“熵晶”的相关理论,从科学原理上理解它们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机制。
负责理论研究的小组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深入挖掘现有的宇宙学、热力学和量子物理学等理论,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解释“熵变奇点”和“熵晶”现象的统一理论模型。经过数周的艰苦推导和计算,他们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进展。
“我们通过对现有理论的扩展和融合,初步建立了一个关于‘熵变奇点’和‘熵晶’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表明,‘熵变奇点’的形成可能与宇宙早期的能量失衡有关,而‘熵晶’则是在特定的高能、高熵环境下自然生成的一种物质,其内部结构能够实现对熵的高效储存和调控。”负责理论研究的小组组长向团队汇报。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开始着手制定寻找“熵晶”的计划。他们利用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对宇宙中可能存在极端能量波动和时空扭曲的区域进行全面扫描。通过对星系演化模型和能量分布规律的分析,筛选出了几个最有可能存在“熵晶”的目标区域。
“这些目标区域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而且环境极其恶劣。我们需要对引力穿梭机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以确保能够安全抵达并在这些区域进行探测。”负责飞行器技术的科学家说道。
于是,科研团队对引力穿梭机展开了一系列升级工作。他们强化了引力穿梭机的护盾系统,使其能够抵御更强的能量冲击;优化了时空跳跃技术,提高了跳跃的精度和安全性;同时,为引力穿梭机配备了更先进的探测设备,以便在复杂环境中寻找“熵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