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6章 进入观察期(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因果枢纽”的状况逐渐稳定,科研团队在紧张与疲惫中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他们深知,此刻远非放松之时,“因果枢纽”虽已初步受控,却仍如刚经历一场大病的患者,需要悉心照料与密切观察。于是,科研团队决定进入关键的观察期。

全面监测部署

林夏深知观察期的重要性,迅速组织团队展开全面监测部署。“我们必须对‘因果枢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她说道。

王浩负责主导硬件设备的搭建。他带领技术小组在“因果枢纽”周围布置了一系列先进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能够实时监测“因果枢纽”的能量波动、因果律变化、空间扭曲程度等关键参数。“这些探测器采用了最新的量子纠缠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最微小的异常,确保我们不会遗漏任何关键信息。”王浩介绍道。

张伟和陈博士则专注于构建复杂的数据分析系统。他们将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并运用高级算法进行深度分析。“这个数据分析系统就像是我们的‘智慧大脑’,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因果枢纽’可能出现的问题。”张伟说道。

陈薇也没有闲着,她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科研团队成员进行定期检查。“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强度的辐射和紧张环境中,大家的身体会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能保持最佳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陈薇说道。

初期观察结果

在观察期的最初阶段,“因果枢纽”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稳定态势。能量输出逐渐接近理论值,因果律波动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因果枢纽’正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能量场的稳定性提高了85%,因果律紊乱指数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李强兴奋地向大家汇报着观察结果。

然而,科研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们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还隐藏在数据背后。林夏提醒大家:“我们不能被暂时的稳定冲昏头脑,要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深入分析每一组数据。”

于是,团队成员们继续埋头研究,对“因果枢纽”的每一个参数进行细致的剖析。他们发现,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在一些微观层面,仍存在着一些微妙的波动。

微观波动分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