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章 洞虚之眼的来历(1 / 2)

加入书签

科研团队围绕洞虚之眼展开深入探测,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这个神秘球体的轮廓逐渐清晰。它不仅是异域空间能量与因果律的核心枢纽,其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跨越亿万年的宇宙秘史。

能量核心的溯源

陈博士带领理论小组对洞虚之眼的能量特征进行溯源分析,发现其核心能量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原始能量存在惊人的相似性。“这种能量具有‘无因无果’的特性,既不遵循常规的能量转化规律,也不受普通因果律的束缚。”他指着全息投影中不断闪烁的能量图谱,“就像是从时间线之外‘渗漏’进来的宇宙本源之力。”

王浩补充道:“我们在球体表面检测到的符号,其实是一种动态能量编码。它们并非固定的文字,而是随着能量流动不断重组的‘因果方程式’。通过破解这些编码,我们发现洞虚之眼正在持续‘观测’整个异域空间的因果变化,并通过微调能量流向维持空间的稳定。”

进一步探测显示,洞虚之眼的能量输出存在周期性脉动,每次脉动都会在异域空间形成一圈因果涟漪。这些涟漪如同宇宙的呼吸,既清理着空间内紊乱的因果碎片,又催生着新的能量循环。

空间形成的线索

李强在分析空间结构数据时,发现异域空间的边界与洞虚之眼的能量场范围完全重合。“这说明异域空间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由洞虚之眼的能量场‘撑开’的独立维度。”他调出空间模型,“你们看,空间边缘的能量密度呈现出精确的梯度分布,这种数学上的完美性,只有可能是人为设计的结果。”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洞虚之眼内部检测到了微量的“时间晶体”成分。这种物质能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周期性变化,是构建稳定时空结构的关键材料。“结合时间晶体的特性,我们推测洞虚之眼最初是一台‘维度锚定装置’。”林夏沉思道,“它的创造者可能是为了在宇宙暴涨期保留一块不受外界干扰的‘纯净空间’,才建造了这个核心。”

随着研究深入,科研团队在洞虚之眼的能量编码中解读出更多信息:大约在130亿年前,一个名为“观虚者”的史前文明发现了因果律的可塑性。他们担忧宇宙膨胀会导致因果链逐渐断裂,于是耗费数代人精力,在一片原始星云的中心构建了洞虚之眼,将这片区域的因果律“锁定”在稳定状态。

观虚者的遗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