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4章 全面升级的星轨号飞船(1 / 2)

加入书签

星轨号停靠在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站的维修舱内已有半月。这半月里,林夏、李强和小张几乎泡在船舱里,手里的检测报告堆成了小山。当联邦科学院的工程师们推着最后一台能量分析仪走进舱门时,林夏正蹲在主控台前,用激光笔在星图上圈出一片闪烁的星云——那是他们下一步计划探索的“迷雾星域”,据说那里的时空扭曲强度是已知宇宙的三倍,寻常飞船进去,轻则仪器失灵,重则船体解体。

“必须让星轨号的防御系统和能量核心再提三个等级。”李强用扳手敲了敲舱壁,金属回声在舱内荡开,“上次在无名星,要是能量盾能再撑0.5秒,王浩就不至于……”他没再说下去,只是把手里的扭矩扳手攥得更紧了。

小张正趴在引擎舱里,灰头土脸地钻出来,手里举着块发黑的能量传导片:“你们看,这里的超导材料已经出现疲劳裂纹了。迷雾星域的暗物质辐射是地球的700倍,这种常规材料撑不过三天。”他把传导片扔在检测台上,屏幕上立刻跳出红色警报——材料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评分只剩下42分,远低于安全阈值的80分。

林夏翻开联邦科学院刚送来的升级方案,指尖划过“量子纠缠防御层”“反物质引擎适配系统”等陌生名词时,眉头微微蹙起:“这些技术理论上可行,但星轨号的老骨架能撑住吗?就像给旧自行车装火箭筒,一不小心就会散架。”

维修舱的自动门“嘶”地滑开,联邦首席工程师周明远推着一台银灰色的仪器走进来,仪器表面的蓝光在舱内投下流动的光斑。“放心,我们带了‘秘密武器’。”他拍了拍仪器,“这是从谷神星遗址挖出来的‘星核合金’,硬度是地球最强合金的20倍,还能自动修复分子损伤——当年谷神星人就是靠它抵御了三次超新星爆发。”

众人围过去,只见周明远用激光刀切开一块星核合金,断面瞬间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泽,不到十秒,切口就自动愈合了。小张惊讶地凑上前:“这材料的自愈速度比我们的应急修复凝胶快100倍!要是用它加固船体……”

“不止加固船体。”周明远调出三维模型,“我们计划把星轨号的外舱壁全部换成星核合金,再在表层镀一层‘暗物质反射膜’——这膜是用无名星的结晶粉末做的,能把90%的暗物质辐射反弹回去。”他指着模型上闪烁的绿色纹路,“这些纹路是能量导流槽,能把吸收的辐射转化成飞船的动力,等于给星轨号装了个‘辐射充电宝’。”

李强突然笑了:“当年在无名星,谁能想到那些亮晶晶的结晶块还有这用处?王浩要是知道……”他顿了顿,转身拿起焊枪,“赶紧干活吧,争取三天内把外舱壁换完。”

接下来的日子,维修舱里的灯光彻夜不灭。林夏带领团队改造主控系统,把从平衡之域学来的能量平衡算法植入星轨号的AI核心。当她在屏幕上输入最后一行代码时,AI突然发出柔和的提示音:“检测到新算法,是否命名为‘平衡者’?”

“就叫‘平衡者’。”林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想起无名星上那些在失衡中挣扎的生命,“希望它能让星轨号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平衡。”

小张则和周明远的团队泡在引擎舱。他们要给星轨号换“心脏”——把原来的核聚变引擎换成“反物质-核聚变混合动力系统”。反物质引擎的爆发力是常规引擎的100倍,但极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湮灭反应。小张拿着磁约束装置反复调试,额头上的汗珠滴在仪器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必须让反物质与核聚变的能量输出误差控制在0.01%以内,否则……”

“否则我们都会变成宇宙尘埃。”周明远递给他一瓶冷却剂,“当年谷神星人就是因为没控制好误差,才让半个星球的引擎一起爆炸。”他指着屏幕上的模拟动画,“看,这是我们用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最佳配比,反物质提供瞬时爆发力,核聚变提供持续动力,就像给飞船装了个‘短跑冲刺+马拉松续航’的双模式引擎。”

李强的任务最耗体力——给船体加装量子纠缠防御层。这层防御层由无数个纳米级的“量子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能瞬间复制船体的完整信息,哪怕船身被击中,节点也能在0.001秒内重组出完好的船体。但安装这些节点需要绝对的耐心,李强趴在狭窄的舱底,用镊子夹着比发丝还细的节点,一点点嵌进星核合金的导流槽里。

“这活比在谷神星拆炸弹还累。”他抹了把脸上的油污,指缝里全是金属粉末,“不过想想,以后就算被陨石砸中,星轨号也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飞,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