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四章 过了这村没这店(2 / 2)

加入书签

“敢问大人,这细盐作价几何?”

张安之彻底绷不住笑开,“一斤十文。”

多少?

康家主以为自己年纪太大耳背了。

“郡主定价,细盐一斤十文”,张安之道,“每卖出一斤细盐,商铺可得半文钱。”

梁家主吞咽一口,目不转睛看着麻袋里的细盐,脑袋飞速运转。

这般品质的盐,一斤才卖十文。

那就是说,几乎家家都买的起!

宁州下辖五府十一县一百九十三个乡镇,近十万六千户,按照每家每户每月最少一斤细盐算,共计十万六千斤盐。

每斤盐得利半文,那一个月就是五十三两。

就这五十三两,还是他们八家分。

但做生意目光不能太狭隘,大人说了,昭善郡主只是在宁州试点,什么叫试点?就是先在一地尝试,若好便大规模铺开。

梁家主几乎能确定,这细盐早晚会卖向全大渝。

不,不只是大渝,还有吐蕃、突厥甚至西域南海!

到那时,全天下的人都得吃他们铺子里卖出的细盐!

这是多大的利润!

梁家主按下心中的激动,“大人,梁家铺子遍布宁州各大府镇,草民愿拿出三成售卖细盐。”

好啊梁博,其余家主暗骂,平常老老实实缩在后面不冒头,如今倒是比谁都积极!

各家主一边在心里唾骂,一边积极举手报名,恨不得将祖传的产业都不干,一心一意准备卖盐。

张安之哪里肯答应?宁州的百姓还要不要穿衣吃饭了?!

最后,张安之针对八家报上的商铺位置,将卖盐的名额平均地分了下去。

各家主满意地拿着官府下发的卖盐凭证,兴冲冲回家,亲自带着手下管事安排卖盐事宜。

五日后,蒋天牵着骡车到了宁州知州衙门,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骡车队伍。

张安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蒋天却连府衙大门都没进,“请大人尽快派人查验细盐数量,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呢!”

哎哎好的!张安之拿出账册亲自监工,确认数量无误后,拿出府衙官印盖在专门设计的凭计纸张上。

蒋天确认凭计无误后,将凭计一分为二,一半交于张安之保存,一半命人快马加鞭送回护国将军府,然后率领众人浩浩荡荡离开宁州,往下一座城池而去。

张安之目送车队走远,才吩咐道,“去告诉诸位家主,细盐已到,按照之前约定的数量来取盐吧。”

各家收到官府传信,半点儿不耽搁,亲自带人来官府将细盐运走。

七天后,宁州一百九十三家盐铺同时开张。

店伙计在门口扯着嗓子大喊,“快来看啊,上好的细盐啊,一斤只要十文钱!”

什么?细盐?十文一斤?

百姓听到后一拥而上,抓着店铺伙计七嘴八舌问,“真的十文一斤?”

店伙计用力点头,“郡主娘娘定价,童叟无欺!”

一听郡主娘娘定价,百姓瞬间就相信了,一窝蜂涌进店铺。

“我要买一斤。”

“我买十斤!”

“张婆子,你家才几口人,吃的了这么多盐吗?小心齁死!”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东西!”

张婆子教育,“这种好事,过了这村就没这家店,我不多买点,可得后悔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