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养龙种,定国策(1 / 2)
华夏历史上,大唐龙朔三年,吐谷浑灭国,后部众散在朔方、河东等地,部族分散,史称“退浑”。
赵安重返浑国,也是要退浑的。
在将伏俟城给改名为“望源城”,去其国都的地位后,他召见了诸部首领。
慕容舟和钟玉也在。
他让人竖起地图,一边用手指着一边道:“原来浑国虽不小,但以畜牧为主,耕种之地太少。”
“本王既已将浑国故地囊括在源州之内,意在将它和长江、黄河源头一起保护,势必要迁徙一些部族。如今我赵国疆土广袤,有着太多良田等待开垦。本王已让人在你们面前置文房四宝,尔等大可写下想要迁徙之地,本王都会应允。”
众首领相互看了看,连忙道:“我等但凭王爷做主!”
国已灭。
大赵又一直在向各地迁徙百姓垦荒。
甚至连战功赫赫的赵家军都在屯田。
他们早就预感到也会如此。
现在人家没有强逼,而是以礼待之,他们自然是要识趣的。
何况浑国很多地方绝非能够繁衍昌盛之地。
若能迁徙到一片宜耕之地,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见没有“钉子户”,赵安微微一笑道:“既然你们皆已带着部众归顺于大赵,那便都是本王的子民,本王自然也希望你们过上好日子。”
“这样吧,本王会在这里挑选五万兵马,加入赵家军,你们亦可举荐,入伍多者,立功多者,所在部族自会得到优待,这是其一。”
“其二,你们也都知道,本王正在攻打吐蕃,在高原之上运送粮草劳时费力。所以本王欲以粮换粮,以粮换牲畜,不知尔等可愿意?”
众首领都颇为错愕道:“不知王爷能否详说一二?”
赵安向前走了几步道:“现在就开始迁徙的部族,本王会提前让人在你们迁徙之地备好粮草,用来换取你们所拥有的粮草、牲畜等。而本王暂定的迁徙之地有三处,分别是准噶盆地、夷播海西侧和伊希姆草原南部。”
他已经让钟玉摸过底了。
各部族囤积的粮食不少,牲畜也相当可观,达“百万”数量级。
哪怕剔除大赵眼下急需的马和牛,那也能够有效保障前线的肉食。
而且这也是难得的鼓励他们迁徙和收拢人心的好机会。
毕竟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无偿征用他们的一切物资。
相对于里海、黑海等地,准噶盆地、夷播海和伊希姆草原距离这里要近得多了。
耕地也多的是。
在有粮草接续的情况下,若是安心在那里耕种,前景自是光明的。
众首领略思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表态。
“王爷待我们以仁,我们又岂能不识抬举?我愿带着部众迁徙!”
“我也愿意,而且还会向赵家军举荐族中所有青壮!现在谁不想加入赵家军,助王爷建立千古霸业?”
“还有我们!王爷,您尽管安排吧,我们都听你的。”
……
赵安点头道:“一定要分批迁徙,妥善安置老弱妇孺,沿途官府和当地官府若有懈怠,你们可让军中子弟直接找本王告发!”
“而且这三地都会多建城池,你们只要肯干,都能住入城中。另外,如若心里痒痒,还想重操旧业,尽情放牧,本王稍后也会推出相应的国策,让擅长放牧者,拥有大展拳脚和发财的机会。”
“王爷圣明!”
如果说先前归顺是没有选择的话,那么他们现在都被打动了。
这真是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了。
早知如此,他们就联手将伏固赶下汗位,直接并入大赵了……
赵安设宴款待了他们后,钟玉看到他们离开的时候皆是快马加鞭,唯恐慢其他部族一步,笑道:“安哥哥,你的这个策略是一环扣着一环呀,既让前线兵马后勤无忧,也能让他们放心迁徙,而且还能得到五万精锐!”
此番投靠大赵的浑国兵马是很多。
不过由于浑国全民皆兵,歪瓜裂枣太多了。
很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筛选一遍。
这样一来得到的都是能战之士。
他们对这里的地形和气候又很适应,肯定能在攻灭吐蕃的过程中发挥大作用的。
赵安拉起她的手,走到殿外望着西斜的太阳道:“这里的百姓很擅长养马,其中以良马‘青海骢’最为有名,号为龙种。”
“马还是要大规模养的,包括牛!不仅要在此地养,要在大赵各地适合放牧的地方一起养!”
大赵太大了。
在没有飞机、汽车、火车那些的情况下,马在远距离移动和运输方面的作用难以替代。
偏偏经过这几年的大战,战马的损耗极大。
接下来全力养马势在必行。
牛就更不用说了。
垦荒少不了耕牛。
虽然这几年他和萧宁已经数次下令,官民同养耕牛了,奈何还是供不应求。
以目前这形势来看,缺口还会持续存在。
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填补这缺口。
不过,提到这些,赵安不免想起前世的时候,他在农村时常听到百姓提起“农林牧副渔”,即“五业”的说法。
它们是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水产业)的统称。
在大赵方兴的情况下,它们对于大赵而言也是格外重要。
百姓基本上要靠它们过活。
大力发展五业,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以前他在和萧宁的书信往来中,有将发展商业定为基本国策的想法。
眼下看来,把五业与其一起,确定为大赵“两大国策”的时机已然成熟。
他向钟玉说了之后,钟玉也很赞同:“算起来,这是大力发展六业啊,其中农业以垦荒,推广玉米、棉花、土豆、山芋、双季稻、高产稻等为主;畜牧业着重养马养牛;渔业主要是海产品……”
说到这,她挠着头道:“哎呀呀,这串起来的东西太多了,我这脑子不够使了,还是你自己来想吧。”
“哈哈哈!”
赵安满脸宠溺地摸着她的头道:“既是国策,免不了要好好完善的。不过本王突然想起来,畜牧业中当鼓励百姓养猪,让官民多吃猪肉。”
大靖三百多年,百姓主要以吃羊肉为主,直到后期,猪肉才开始翻盘,走上饭桌。
可距离成为肉类主食还差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要用政策驱动来加快进度。
他也可以带头吃。
大赵可不姓“朱”。
即便是在明朝,真正的“禁猪令”也不过是延续了几个月的时间。
还是威武大将军朱厚照干的。
猪浑身是宝。
随着大赵多种粮,五谷丰足,养猪的成本也会降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