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5章 发射前夕(1 / 2)

加入书签

回到临时搭建的技术指挥室时,已经是凌晨十二点,虽然已经到了12点,但此刻室内依旧灯火通明。

室内在几张拼在一起的木板桌上,铺满了图纸和数据记录。

十几个科研人员围坐在一起,正在进行着研究,有的在核对轨道参数,有的在讨论卫星的温控系统,还有的在整理遥测设备的检查报告。

一个个都格外认真。

不止是他们几人,整个基地上百名技术员都在忙碌,都在为几天后的卫星发射做准备。

在基地内外,更是有数千名士兵,来保卫基地的安全。

此外更是有无数人,正在对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生命线”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这“生命线”绵延出去了数万公里,为了保证它的安全,在这数万里线路上,上面动用了60万士兵在看守。

这些士兵会彻夜蹲守在每一根电线杆下,直到这一次的卫星发射结束。

而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卫星在太空运行的轨道数据,需要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测控站实时采集,然后必须快速汇集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才能计算出精确的轨道参数,判断发射是否成功。

中间绝对不能够中断,一旦任何一处被破坏或出现故障,从各观测站到计算中心的数据传输就会中断,发射任务便可能失败。

但在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明线是这个年代最可靠、最成熟的远程通信手段,不容易受天气和电磁干扰,故障点也易于查找和修复,是最简单最有用的一种方法了。

“老李,快来看看这个,卫星的应答机调试时,信号强度比预期低了0.5分贝,我们排查了半天,还没找到原因。”,进到技术指挥室李枭刚喝了一口热水,闻言就连忙走了过去。

来到示波器屏幕前,李枭也看到屏幕上的信号波形有些不稳定,就像是风中的树枝,波动很大。

他就伸手调整了一下示波器的旋钮,可波形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也让他皱起了眉,想了想道:“把卫星的供电系统参数给我。”。

闻言旁边一个人立刻递给了李枭一份记录单。

看着上面的记录,在记录上浏览了一番,李枭的目光最后停在蓄电池电压那一栏上,根据显示,最近一次检查电压低了一点,想了想他也是道:“可能是蓄电池的接线柱氧化了,电压比标准值低了0.2伏,导致供电不足。”。

如果是其它东西,这么微小的波动肯定是不会受到影响,但像是一些特殊仪器就不一定了,对电压极其敏感,很可能受影响。

不过这也让张工有些疑惑:“我们检查过接线柱,没发现氧化啊。”。

“肉眼看不到的氧化层也会影响导电,咱们再去检查一遍,”,说着李枭就带着人来到了卫星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