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3章 现 场 制 符(1 / 2)

加入书签

念及此处,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姜启的心头,他对王婵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她的这番悉心讲解,不仅填补了他在符道领域的一块认知空白,更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通往符道更深层次的大门。

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感激不尽。

他却不知,“回溯”之术,在后世符师之中,已然成了鲜被提及的过往,许多符师或是遗忘,或是根本也未曾耳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万符皆源自神授”的神秘论调。

实际上,回溯之术早年便被符道之规紧紧封锁于那些符修大势力的嫡传弟子之内,使得外界难以窥其真容。更遑论后人对符道的添砖加瓦与日益精进。

若非王婵这等具有符道传承的大家,对符箓一道的过往演变有所了解,否则也难以将这番过往细细道来。

望着姜启明显陷入沉思的模样,王婵适时地停止了讲解。

她深知自己所言对于姜启而言,定是前所未闻的新知,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与消化。

良久,姜启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探寻与思索:

“这么说来,目前的符箓主要是通过文字表意,回溯神只熟知情形,再通过特定文字、符号加深与神只沟通程度,进而完成符箓的制作过程,晚辈这样理解对吗?”

闻言,王婵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微微颔首道:

“嗯,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随后,她又大有深意地问道:

“小友,说说看,难道你制符过程,不需要‘回溯’吗?或者是实际上已经采用‘回溯’方式制符了,却没有意识到?”

此刻,姜启正凝神细察,将王婵精心绘制的符箓与那张略显粗糙的低阶黄符,并列一起观察,似是要洞穿两符的表象,捕捉两者间微妙的差异。

他的心神全然沉浸于这细微的比对中,以至于未曾留意到王婵轻声的询问。

王婵见状,也不以为忤,饶有兴致地看他的这番举动,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

过了一会儿,姜启抬头问道:

“前辈,我还是觉得这张低阶黄符,虽然威力不大,但隐隐给人一种意境,也许这就是我理解的立体符文了;反观前辈亲手炼制的符箓,线条之清晰、流畅,技艺之纯熟自然,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但晚辈看上去却倍感陌生,这是什么缘故?”

言罢,姜启的眼神中既有困惑也有渴求,似乎在等待着王婵的点拨与启示。

闻言,王婵眉头微皱,说道:

“小友,看来你还是没能理解我的意思,这张黄符,虽然低阶,但隐隐有一种古法制符‘回溯’的味道,能回溯出一定意境,但绘制者却未必能准确表意,这就是所说的‘词不达意’。”

停顿一下,她加重语气,继续阐释道:

“而妾身所制道符,皆是描述相关神只熟悉之手段、招法,甚至辅之以昵称、阶品名箓,犹如为每位神只量身定制的密语,能精准无误地搭建起与神只之间沟通的桥梁,进而为我所用,发挥出符箓最大的效用。”

言及此处,王婵的眉宇间忽地掠过一抹疑惑,她微微侧首,带着一丝不解问道:

“你不认识我绘制的这些符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