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9章 痴帝误国:襄樊烽火里的昏庸(1 / 2)

加入书签

咸淳元年春,临安皇宫的大庆殿飘着细雨,宋度宗赵禥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椅扶上的龙纹。殿下文武百官躬身奏事,他却眼神发直,直到宰相贾似道上前一步,轻声说:“陛下,该批奏折了。”赵禥才猛地回神,含糊地应了声:“好,好,贾相公看着办。”

没人知道,这位大宋天子的痴傻,源于母亲怀孕时的一碗药。当年赵禥的母亲是荣王赵与芮的妾室,意外怀孕后怕被正妻责罚,偷偷喝了堕胎药,可药没起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却因药物损伤,自幼智力低下,连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晚三年。

登基后,赵禥连基本的朝政都处理不了。每天早朝,贾似道都会提前把奏折整理好,将该批的“可”“不可”写在小纸条上,贴在奏折背面,赵禥只需照着念就行。有次纸条被风吹掉,赵禥拿着奏折翻来覆去看,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还是贾似道上前,假装捡东西把纸条贴回去,才解了围。

宫里的人都知道皇帝痴傻,有人偷偷议论,却没人敢当面说。只有贾似道,把赵禥拿捏得死死的。他每次奏事,都会故意挑赵禥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有时是在御花园里逗鸟,有时是在后宫里看舞姬跳舞。赵禥不耐烦被打扰,总会摆摆手说:“贾相公别烦朕,你自己定就行。”贾似道要的就是这句话,从此朝堂大权,尽落他手。

咸淳三年,元军开始围攻襄樊。襄樊是南宋的门户,一旦失守,元军就能长驱直入,直逼临安。守将吕文焕多次派人送信求援,信里把战况写得万分紧急,说“襄樊危在旦夕,若不派兵增援,不出半年必失”。可这些信,全被贾似道压了下来。

有次,起居郎王应麟实在忍不住,在早朝时奏报:“陛下,襄樊被围,元军来势汹汹,再不派兵,恐有亡国之危!”赵禥眨了眨眼,转头问贾似道:“贾相公,襄樊是什么地方?打仗好玩吗?”满殿大臣听了,都倒吸一口凉气,王应麟气得浑身发抖,却被贾似道用眼色制止。贾似道笑着说:“陛下,襄樊只是小地方,几个毛贼闹事,臣已经派人去处理了,不劳陛下费心。”赵禥听了,立刻高兴起来:“好,好,那朕去看舞姬跳舞了。”说着,起身就往殿外走,把满朝大臣晾在原地。

往后的日子,贾似道一边跟赵禥说“襄樊战事已平”,一边偷偷把朝廷的粮草、兵力调去自己的私宅,根本不管襄樊的死活。吕文焕在襄樊苦守,粮食吃完了就吃树皮,士兵们饿得站都站不稳,却始终没等来一兵一卒。有个士兵从襄樊逃出来,一路跑到临安,跪在皇宫门口喊冤,却被贾似道的人抓起来,按了个“造谣惑众”的罪名,拉到城外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