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征夫怀远路 起视夜何其(2 / 2)

加入书签

"师妹..."他嗓音沙哑,似玉门关外呜咽的风,"这是驻守河西走廊的弟兄们...从沙州到阳关,每个带伤的名字都记在这里。"

展开的纸卷上,有些墨迹被水渍晕开,像是混合着血与泪的记录。

陆昭阳接过时,指尖触到几处凹凸不平的痕迹——那是常年握刀的手,蘸着粗墨写下的歪斜字迹。

她忽然抬眸,夕阳的余晖在她眼中凝成两簇跳动的火苗:"几日前便备下了。白瓷瓶里是安西都护府最缺的茯苓安心丹,青瓷瓶装着改良过的《千金方》金疮药。"

她顿了顿,"另有二十驮药材,此刻应该已过陇山,十日后可达玉门关。"

程硕身形猛然僵住,甲胄下的肌肉绷出凌厉线条。

他以左手捶右胸,铁甲碰撞发出清越龙吟——这是边军最郑重的礼节:"程某代玉门关三千守卒,拜谢师妹!"

五更鼓刚过,长安城尚浸在青灰色的晨雾里。

送行的人群静立在开远门外,柳烟将绣着《心经》的杏黄绢帕,细细塞进丈夫的护心镜后方。

陆昭阳示意家丁抬来鎏金锁边的檀木箱,掀开时露出分门别类的药格:"玉门关风沙大,特地加了防风明目的甘菊熏香,白瓷瓶用蜂蜡封口,可保三年不腐。"

程硕翻身上马的姿势像一柄出鞘的陌刀。

青海骢扬起的铁蹄踏碎满地霜花,他最后回望时,目光掠过妻子隆起的腹部,直指西北,那里有蜿蜒的汉长城,有终年不化的祁连雪峰,更有在晨光中闪耀的玉门关铁门。

柳烟的指甲不知不觉掐破了手中帕子。

陆昭阳解下自己的斗篷裹住她:"师姐可记得敦煌壁画里的药叉女?待重阳日,我们去大慈恩寺摹幅《药师经变》..."

"我没事。" 柳烟抬眸一笑,眼中水光潋滟却透着坚毅,"边关将士...更需要他。"

秋风卷着沙粒掠过城墙,远处传来驼铃与号角交织的声响。

一队西行的商旅正穿过城门,驼背上满载着即将远赴玉门关的药材与牵挂。

八月十二,长安城已有了中秋的气氛。 东西市挂起彩灯,曲江池畔摆起戏台。

许延年陪着陆昭阳和医仙谷众人在城中闲逛,他今日换了件月白色圆领袍,玉冠束发,走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不时有少女偷偷投来倾慕的目光。

"听说今夜大明宫有灯会。" 许延年指着远处巍峨的宫墙,凤眸含笑,"陛下特许百姓在丹凤门外观灯。"

陆钰皱眉,下意识护在柳烟身前:"人太多..."

陆阿桂却兴致勃勃,大手摩挲着酒葫芦:"正好看看长安的中秋与终南山有何不同!"

陆昭阳走在师父身侧,不时为他指出街边新开的药铺。

她今日着了件杏红襦裙,发间一支金步摇,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许延年跟在后面,看着妻子鲜少活泼的模样,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行至西市,一个卖糖人的老翁认出了陆昭阳。

老人颤巍巍地做了个蝴蝶糖人递过来,浑浊的眼中满是感激:"陆神医!许大人,恭贺新禧!愿二位如胶似漆,早添贵子!….."

陆昭阳接过糖人,柔声道谢。转身将糖人递给许延年:"尝尝?"

许延年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甜香在唇齿间化开。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低声道:"很甜。" 语气意味深长。

陆昭阳别过脸去,却掩不住唇角上扬的弧度,耳尖红得几乎透明。

夜色渐浓,大明宫前灯火如昼。

众人站在人群中,看宫墙上巨大的走马灯转动,映出嫦娥奔月的故事。

柳烟忽然轻呼一声,扶着肚子靠在陆昭阳肩上,眼中闪着惊喜:"小家伙又踢我了,比昨日更有力。"

陆寻为徒弟诊了脉,银须在风中轻颤,满意地点头:"胎气旺盛,是个健康的。"

回安仁坊的路上,延年牵着陆昭阳的手,指尖在她掌心轻轻挠了挠:"中秋那日,我陪你去放河灯。"

陆昭阳轻轻点头,回握住他的手:"好。"

月光下,二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与医仙谷众人的影子连成一片,在长安城的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如同一幅温馨的画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