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贤内助赵娟夫人(1 / 2)
赵鞅不但为赵氏家族汇集起大量贤才,连他的家里,也是团结有力、和谐同忾。
前面我们讲了关于赵鞅更立嗣子的故事,最后的结局是理想中的赵氏家族未来宗主确定了,却没有任何的内部矛盾生起。
这是赵鞅对儿子们的态度,论才而使,同时又叮嘱团结。
那赵鞅对待夫人的态度呢?
史料记载了赵鞅夫人赵娟的故事。
赵娟,赵鞅夫人,被列为中国历史上中口才一流的女子,其事迹编入《列女传》。
据说,赵鞅有一次率晋军南下讨伐楚国,大军到了黄河岸边,结果发现负责黄河渡口的河津吏居然擅离职守!
经查,该河津吏因为喝醉了酒,赵鞅大军到达渡口时居然还睡着!
这可是误了军国大事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赵鞅大怒,命人逮捕河津吏,准备于军前杀头示众。
突然,一女子持一长楫前来见赵鞅。
赵鞅不解,问道:“你是何人?来见本帅可有何事?”
女子施礼后道:“妾乃河津吏之女娟,今日求见元帅,是替父亲受死来了。”
赵鞅皱眉道:“你父亲之罪与你何干?父之罪父受,本帅岂可加罪与无辜之人?你还是走吧。”
女子正色道:“妾之所以敢来求情替父一死,是因为妾认为父亲之所以犯罪,也是为了晋国,为了军队,为了元帅之故!”
“父亲自接到元帅命令,知道元帅率军欲渡河,非常重视,认真负责地为大军渡河作准备。”
“父亲知道,自此渡过河,水流湍急。这个季节实在是水情复杂,常年在河边生活的人都知道,此乃不测之水!”
“为确保大军顺利渡河,父亲天天祷告九江三淮之神,祈祷河神佑护大军安然渡河。”
“每次祷告,父亲均贡献家里美酒牺牲供品。元帅应该知道,向天神祭祀后,所供奉之酒,天神受之后,由祭祀之人饮尽所余供酒。”
“父亲不胜酒力,因而醉倒,至今因醉而不省人事。如果这样元帅还认为父亲有罪,那妾甘愿替父亲一死。”
赵鞅这才知道河津吏喝醉的真相,他见这位女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落落大方,能言善辩,便想再试试其才识学问。
赵鞅故意对女子道:“但不管如何,你父亲已经触犯军法刑律,理应当斩。你没有罪,怎么可以受刑?”
女子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妾恳求元帅能否等妾之父亲醒后再行军法呢?”
“父亲此时仍旧醉卧不已,此时杀之,其身不知痛,其心不知罪。”
“元帅若杀不知罪者,就是杀无辜之人。欲杀妾之父亲,请等他酒醒后,让他知罪伏法吧。”
听到这里,赵鞅不由大为感慨。
河津吏犯罪事实,但实乃无心犯罪,更是为了大局而犯罪。
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真的杀了呢?
尤其是其女,知法达礼,不卑不亢,实乃睿智之才。
有其女则有其父,看来,河津吏非但不能杀,更应该记功!
但赵鞅看来是要把玩笑进行到底了,他爽朗笑道:“好了,那本帅就应你所请,今天先宽恕了你父亲,待他醒来后再行军法吧。”
这个赵鞅,故意要让这位女子着急吗?
不,赵鞅还要继续观察这位奇女子。
因为,赵鞅此时心中对她有了另类的感觉。
大军渡河了,但巧不巧这个时候赵鞅的旗舰居然少了一位桨工!
战船行水,左右桨工须同等同力,否则船行打偏。
但如果为了平衡左右桨力而减一位桨工,则势必影响战船行进速度。
赵鞅正待命令调入一名桨工,那女子突然道:“元帅没有必要再寻桨工了,小女子自小在这黄河边长大,熟悉操桨划楫驾船之术,就让小女子替元帅划船吧。”
赵鞅连连摇头:“这怎么行?渡河征战,那是男人的事。大军出征,本帅都要沐浴斋戒以祈祷上苍降下吉利。若与女子同行,大不吉利。”
女子听闻,抿嘴一笑道:“元帅难道没听说吗?当年商汤伐夏,武王伐纣,所驾之战车,其骖皆左牡右牝,且都取得胜利,并取得天下。”
“既然先贤可以用牝,元帅怎么便不可以用女子呢?”
古时作战,战车为王。一乘战车配四马,其中中间两匹驾车辕的称服马,最外侧两匹称骖马,以左右战车前进方向。
牡指雄马,牝指雌马。
女子所言商汤和武王都是驾着左边以雄马为骖、右边以雌马为骖的战车,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