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2章 秋丧与边败议防策(2 / 2)

加入书签

“先把这急报中的具体细节弄清楚,尤其是李敬玄现在的下落以及唐军的损失情况。让他立刻写一份详细的奏报呈上来,不得有丝毫延误。”

小李子听到李治的吩咐后,急忙应了一声,然后迅速转身离去,传达皇帝的旨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治的心中始终被边疆的事情所萦绕,他对那里的局势忧心忡忡,以至于在处理政务时都有些心不在焉。

终于,到了九月二十五这一天,李治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焦虑的等待,他决定召见中书舍人郭正一等人,专门商讨应对吐蕃的策略。

当郭正一等人来到御前时,李治迫不及待地问:

“如今吐蕃的闹腾愈发厉害,青海那一仗我们也失利了,刘将军更是落入了他们的手中。你们倒是给朕说说,接下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是继续派遣军队前去攻打,还是先稳住边防呢?”

郭正一率先打破沉默,他语气诚恳:

“圣人啊,依微臣之见,目前实在不是深入讨伐吐蕃的好时机啊。您看,之前的旱灾刚刚过去,百姓们都还没有完全从那场灾难中恢复过来呢。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大规模地征兵去打仗,那无疑会给百姓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啊。而且,吐蕃人对边疆的地形非常熟悉,我们这样贸然地进入他们的领地,恐怕很难占到便宜啊。”

话音未落,另一位侍臣紧接着附和:

“郭舍人所言极是。微臣也认为,我们当下应该先着重加强边防力量。在边境那些至关重要的地方多修筑一些坚固的堡垒,然后派遣精锐的守军严密地看守着,绝对不能让吐蕃人轻易地突破我们的防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边境的安全。等到我们将国内的局势稳定下来,粮草也储备充足之后,再去慢慢谋划讨伐吐蕃的事宜,这样才更为稳妥啊。”

李治坐在龙椅上,静静地聆听着两位大臣的意见。

他一边听,一边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似乎对他们的看法颇为认同。过了一会儿,李治终于开口:

“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啊。之前朕一心只想尽快解决边患问题,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百姓们的实际状况。如果因为这场战争而让百姓们再次受苦,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那么,关于加强边防的具体安排应该如何进行呢?究竟应该派遣谁去驻守那些至关重要的地方才最为合适呢?”

郭正一沉思片刻后回答:

“微臣认为,可以下令让边境各州的刺史们多多招募当地的青壮年男子,让他们与原有的守军一同守卫那些堡垒。此外,还需要命令粮草官们迅速将粮食运往边境地区,以确保守军们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至于将领的人选嘛,微臣推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他对吐蕃的作战方法非常熟悉,而且之前也曾取得过胜利。如果派他去统筹边防事务,必定能够胜任此职。”

李治听后,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可行:

“那就按照你们所说的去执行吧。郭正一,你来草拟一道旨意,任命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全权负责边防事宜。同时,命令户部尽快调集粮草运往边境,绝对不能让守军们的补给出现短缺的情况。”

郭正一听到李治的吩咐,急忙躬身应道:“陛下放心,微臣这就去草拟圣旨,必定会将此事处理得妥妥当当。”说罢,他转身快步离去,不敢有丝毫耽搁。

待众人都退出大殿后,李治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再次拿起那份关于青海战败的紧急军情奏报,仔细地看了起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希望这次加强边防的措施能够起到作用,也期盼着刘将军能够平安归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