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更深层的敌意与政治下注(1 / 2)
林恩听着他们的讨论,想起之前鲍勃在华盛顿提到过的“更高明的玩法”。
他立刻有了决断,对鲍勃说:“鲍勃,安排一下,以LINK基金会或者一个合适的名义,给这个智库,以及更多持有类似观点、分析透彻且立场鲜明的机构或学者,捐一笔款。支持他们继续深入研究这类课题。”
鲍勃对此轻车熟路,立刻给出了一个数字:“这类定向资助,用于支持特定研究项目和学者,通常的单笔金额在五万到二十万美元之间,具体看研究项目的规模和机构的声望。
这笔钱主要用于支付研究员薪酬、数据购买和报告发布推广,确保我们的观点能被有效传播和放大。”
林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拍板:“很便宜。安排最高档。这笔钱花得值。”
对他而言,用这笔钱为未来的“起义”购买意识形态弹药和打造舆论环境,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投资。
鲍勃进一步指出:“而且,在汽车、电子、半导体这些行业,日本企业有很多强大的美国竞争对手。通用、福特、摩托罗拉、英特尔、AMD...
他们才是这些智库和游说机构的主要资助者。我们这点投入,只是加入一个早已存在的、希望看到日本倒霉的联盟而已。”
“这些看起来见效很慢、细微的意识形态和舆论铺垫工作,就像默默汇聚的溪流。但总有一天,当合适的时机到来,它们会汇聚成冲垮堤坝的滔天巨浪。”
听完鲍勃关于通过智库进行意识形态铺垫的建议后,林恩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看向他的政治顾问,追问道:
“鲍勃,除了这种长线的舆论布局,还有没有更直接、更有效,能在短期内就对日本经济造成实质性打击的招数?”
鲍勃·亨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敏锐地感觉到,林恩对日本的敌意似乎超出了单纯的商业竞争或文化冲突的范畴,带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近乎个人化的情绪。他谨慎地试探道:
“LINK,恕我直言,你似乎对日本...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这种战略层面的针对性,通常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来凝聚共识和调动资源。”
林恩沉默了片刻,眼神中掠过一丝阴霾,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刻意压抑的沉重:“我有一个叔祖父...就死在珍珠港。他当时在‘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上。”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我认为,美国不应该,也不能遗忘那段历史。”
这个理由简单、直接,且充满了道德和情感上的正当性,足以解释任何对日的强硬立场。
在1991年这个时间点,二战结束不到五十年,许多美国家庭仍对珍珠港事件记忆犹新,这种“家仇国恨”的叙事极具说服力。
鲍勃立刻露出了了然和肃然的神情,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难怪...难怪布什总统如此欣赏你。这完全说得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