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创业不易,生存维艰(2 / 2)
ok!我们来!
分成比例
可以谈!哪怕比8:2都没问题!
签约金
开!
开到让你无法拒绝的价都没问题!
说白了。
能用钱和资源解决的,在这些资本大鱷眼中都不是问题。
版本二:
黄政民“剥削”太狠,压得弟子忍无可忍才另寻出路。
这个版本就极其棘手了。
黄政民是谁
忠武路屹立不倒的常青树!
人脉深厚、票房保证、能量巨大!
在电影圈拥有著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甚至一些大型影视投资方在选角时都会听取他的意见。
若是这样一个大佬级人物,如果因为姜在勛的离开而恼羞成怒——后果不堪设想!
业內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不要轻易得罪真正的顶级大佬。
尤其像黄政民这种根基深厚、影响力深入骨髓的老牌影帝。
万一他真的对姜在勛心生不满,私下里表达一些“不太看好”或者“需要慎用”的暗示.
那姜在勛未来的电影之路,可能会突然出现很多无形的“阻碍墙”
优秀的电影剧本会“巧合”地绕开他,某些重要角色的竞爭也会变得异常艰难,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流走”。
一句话:
大佬要真想封杀某个演员,即使不明说,圈子里自然有人“心领神会”。
这个风险是那些凯姜在勛的经纪公司不得不反覆权衡的。
签下他。
可能得到一块巨大的、闪耀的金字招牌。
但与此同时。
也可能意味著要准备接手一颗烫手的山芋。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金大元的手机从官宣那天起就没消停过。
每一通电话不出三句,话题必然转向两个致命性问题:
“解约的具体原因真的是平和分手吗”(翻译:是和平分手还是內部撕破脸了
有没有黄政民这条暗雷)
“黄政民前辈那边——现在是什么態度”(翻译:大佬有没有放话会不会迁怒合作方会不会暗中使绊子)
不仅是金大元的电话被打爆。
姜在勛身边那几位红顏,也难以倖免地被这风暴波及。
作为与他关係匪浅的圈內人。
她们也或多或少成为了侧面打探的“情报点”或“压力传导站”。
资本世界的本质便是如此现实。
哪怕光芒万丈如姜在勛。
一旦触及到潜在的风险博弈和山头问题,所有的垂涎都会裹上厚厚的犹豫鎧甲。
不过。
正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有左顾右盼、权衡利弊、生怕踩雷的谨慎派。
自然也有信奉富贵险中求、提著麻袋直接莽的“勇士”。
李秉宪不知动用了什么渠道绕过了层层中间人,直接拿到了姜在勛本人的私人电话號码。
一个电话,单刀直入。
没有任何寒喧和场面话:
“我是李秉宪。”
“来我bh娱乐。”
“三年之內送你上青龙影帝!”
李秉宪並非虚言。
在捧人方面,他的手腕和战绩有目共睹。
况且。
韩影歷史也证明,“影帝影后”在30岁前拿下並非遥不可及的神话李政宰凭藉《日出城市》,26岁初登青龙影帝宝座;
刘亚仁在《思悼》中光芒万丈,於29岁提名並最终摘得影帝。
女演员就更多了。
全度妍、孙艺珍、全智贤、韩孝周等。
有这些实打实的“前车之鑑”铺就的登天之路。
李秉宪画下的这张“三年影帝”大饼,对於正处在事业衝击巔峰期、证明自己不仅仅是票房和商业价值的姜在勛来说诱惑力。
堪称致命。
然而。
姜在勛听完李秉宪那番霸气侧漏、又精准踩点的“影帝蓝图”攻势。
脸上却没有表露丝毫激动、犹豫或受宠若惊。
只是做了一个让黄政民夫妇都笑出来的动作默默地把外放通话中的手机推到了桌子对面的黄政民面前。
黄政民见状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靠近手机:
“哎一古,我们秉宪吶”
“这眼光喷喷,还是那么毒!这齣手(笑出声)也还是快得让旁人追不上啊!”
电话那头。
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可以想像。
李秉宪那张一贯运筹帷、少有失態的脸上,此刻该是如何的错和飞速运转。
片刻后。
手机外放传来他哭笑不得的声音:
“”.黄政民呀!””
“你!你这傢伙!我说你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那么——平和地放走这棵、咳!”
李秉宪硬生生把“摇钱树”三个字咽了回去,换了种说法:
“——这么有潜力的好苗子!”
“搞了半天是自导自演了一齣好戏啊!”
“套路!都是套路!!!”
“我要实名举报你老黄!浪费公共情绪资源!搅动市场风云!製造虚假恐慌!”
“哈哈哈哈哈哈!!!”
黄政民再也忍不住,爆发出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
金美惠抿著嘴忍俊不禁。
姜在勛也低下头,肩膀可疑地抽动了几下。
李秉宪不满被耍了一番,故意提高音量,显然是说给姜在勛听的:
“bh娱乐的大门隨时为你开,刚才的条件不变,你好好考虑!跟著你老师是学本事,来我这里是打江山!性质不一样!”
......
电话掛断。
包间里还迴荡著黄政民愉悦的笑声和李秉宪那句不甘心的“大门隨时敞开”。
正戏结束。
接下来就是更关键的实质性推进。
师娘金美惠则优雅地拿起平板电脑,指尖轻点,调出几份早已准备好的资料。
“目前市面上符合我们需求、有收购意向或可操作空间的中型影视製作公司,筛选下来有三家值得重点跟进。”
“第一,eprodu。”
“这家公司你熟。做过《检察官外传》的联合承制,公司规模適中,製作经验在类型片上还算扎实,尤其是在犯罪动作和黑色幽默领域有一定心得。短板在於缺乏原创剧本能力和稳定的头部导演资源,长期靠接各大厂分包的活维生。体量估值在55-60亿韩元区间。优势是团队磨合度不错,接盘后基础运行风险低。”
“第二,cieldia。”
“这家公司以前主攻网剧和综艺衍生微电影,路子比较新,团队年轻化程度高,尤其擅长都市小资题材和快节奏剪辑,在油管和网飞平台上有些点击还不错的作品。估值目標相对低,45亿左右。劣势是缺乏传统电影项目经验,品牌在主流圈认知度几乎为零。但胜在可塑性强。”
“第三,vizion pictures。
,“这家算是这里面曾经底子最厚实的。前两年推出过一部文艺向电影拿过几个地方小奖。但创始人健康出了问题需要休养,家里更倾向於儘快变现退出。开价相对实在,50亿上下就能拿下。核心製作力量稳定,但问题是作品调性偏小眾,转型需要魄力。”
姜在勛仔细地翻阅著每一份资料。
师娘的评估简洁明了,直击核心。
但他手里有多少
帐户上刨去各种税费和必要开销,存下的现金大约有14亿韩元左右。
再算上刚离巢获得的自由身红利一一解约后,未来签新的gg代言,收入构成立刻会发生巨大变化。
没有了大头的经纪公司分成,只有必要的团队运营成本和税,按照他现在的咖位和商业价值估算,签几个新代言捞个10多亿韩元的净入帐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周期不会太长。
那么
14亿(现有存款)+10亿以上(未来短期待收代言费)+30亿(师娘注资)54亿韩元。
看上去足够覆盖cieldia或vizionpictures的报价
但帐不是这样算的。
现实远比纸上的数字要骨感得多。
收购一家估值50亿的公司,绝非仅仅付出50亿韩元就能尘埃落定。
公司本身的估值是基於各种资產、业务、负债的综合评估。
50亿通常指的是股权价值或者企业价值。
收购时还需要考虑债务承担、收购溢价、整合成本与流动资金注入及交易税费及中介费等。
简单来说。
100亿韩元是一家影视公司最基本的生存。
因此。
50亿的巨额缺口横亘在曙满志的姜在勛面前。
这钱.
从哪里弄
找银行贷款
影视业本身的高风险属性让这个选项无比凶险。
弓入其他外部资本
那就意味著稀释股权和话语权,有违“独立”初衷。
甚至.....
师娘的30亿也是入股投资,需要的是股权回报,而不是单纯的借钱。
窗外璀璨的都市灯火倒映在姜在勛沉思的眼底。
那光芒是诱惑,也是压在肩上的沉甸甸筹码和迷雾重重的未知。
钱。
这个最现实也最冷酷的问题。
第一次在脱离了se的羽翼后,如此赤裸地摊开在他事业的版图上,宣告著一一创业不易,生存维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