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0章 天子朱标,帝王心(1 / 2)

加入书签

陆羽便如同圣人一般,谁敢有半分背后诋毁,莫说是帝王天子,怕是连身旁的同僚也都会避之如蛇蝎,唯恐不及。

料想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又如何能让人放心得下?

最终还是东阁大学士缓缓开口。

“陛下……”

朱标右手一抬,五指张开,将他想说的话全都拦了下来:“先生这般做,也是为了朕好。

朕初临大宝,登基上位虽有一载时光,可终究未做出些许功绩。

洪武一朝,父皇当今太上皇作为开国天子,何其昭著。

而如今天盛一朝,先生刻意淡去,激流勇退,唯有如此,才有我们这些后来之人的一展所长。”

片刻之间,朱标就已将陆羽方才的做法全部定了性,从头到尾不给任何人非议陆羽的半点机会。

“是,陛下。”

众人听后立刻点头,面上也露出了不少笑意,起码朱标这样的做法深得他们的心。

至少能证明天朝上一朝的这位天子,如同还未曾登基之前那般,乃是当朝贤明之人,并非一言不合就让这奉天殿上血流成河,让他们个个担惊受怕。

这已然是足够了。

……

离开了这武英大殿,陆羽还在这皇宫之内漫步行走,刚走出一段路子,几道身影袭来。

工部尚书刘琏、御史中丞道衍,还有那户部尚书李祺,几乎清一色全都是他在这朝野之间的至交好友。

只是此刻陆羽看着他们的目光,只觉得头疼。

“你们怎么来了?”

陆羽一手扶额,脸上带着几分无奈,“知不知道臣子私下结党乃是君王大忌?

如今我急流勇退,以示对于陛下还有太上皇的报答,你们再来,这不纯纯给我添堵吗?”

陆羽话语虽带着埋怨,可语气却是格外平静。

道衍、刘琏、李祺这些人都是跟着陆羽一步步走来的,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真就生了埋怨。

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还没脆弱到这般地步。

“陛下并非那过河拆桥之人,先生此举是否有点过于小心了?”

李祺皱着眉头,面容间带着疑惑。

户部尚书刘琏身受皇恩。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当今天子朱标,对他那也是极好,所以此刻看陆羽的眼神同样带着几分怀疑,同样认为陆羽有些小题大做了。

唯有道衍,身怀屠龙术的他对此事最为明白。

自古以来,臣子大忌莫过于功高盖主,而陆羽今时今日这般名望已然大于天,甚至比朝堂之上当今帝王天子朱标还要来得厉害。

也就是还有一个太上皇朱元璋能勉强压一压,否则这大明一朝,恐怕早就是换了人了。

“他们不懂我,难道你也不懂?”

陆羽看向道衍。

道衍双手一摊,走的便是中庸之道这极为稳妥的路子。

已然成家的他,并非再如同那没了三千烦恼丝、断绝红尘心念的和尚,这一颗心染了红尘,有了留恋,有了那烦恼丝、七情六欲之后,便不可能再如同往常那般肆无忌惮,如同陆羽行事作风般逍遥洒脱了。

所以这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心里自然有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道衍摇头晃脑间留下了这句话,快步离去,并不打算给身后的刘琏还有李祺二人解惑。

毕竟以这两人的聪慧,哪怕他不说,恐怕过上一段时日。

他们自己也能够想清楚的。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多之又多的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又何须再有什么其他的教诲说道?

着实显得无趣。

随着道衍离去,陆羽的身影也很快离了这皇宫。

最后便只剩下了刘琏还有李祺二人面面相觑。

两人一时半会想不通这其中关节,也不打紧,二人各自回到府内,问起了家中的长辈。

李祺在韩国公府的中堂之处,面露恭敬地询问李善长。

李善长见之,只觉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地看去:“为父,还有我韩国公府、我李家之事,难道你连这点都看不透吗?”

李善长杀人诛心般的疑问。

可李祺听后眼中的疑惑却是半分不减。

只见他依旧摇头,随后说道:“我韩国公府、我李家又岂能同陆家相提并论?

还有父亲,又岂能够同先生一番比较?

先生与皇家、与太上皇还有陛下之间的情谊深厚。

于公,先生若出了事,恐怕这大明朝堂还有国运,包括天下各处阶层都极有可能以此生事;若是再行严重些,恐怕就连那海外各处藩王也都以此大义之名出师天下,届时恐怕这中原之处再现战火。

陛下应当不会这般蠢笨的。

于私而言,若是无先生,太上皇还有当今陛下又岂能有这盛名之象?

更何况先生及家中子嗣也同当今长公主江都殿下定了婚事,家中联姻,朱家、陆家两家一体,便更不可能生事了的。”

不得不说,被李祺这当朝户部尚书一番话开口。

一时间连李善长都不知该开口说些什么,甚至细细琢磨一番,反而还觉得自家这小子说的话好像还真约莫有着那么一些道理。

虽然这道理有点不太好接受罢了。

承认他们李家不如陆家,却是天下皆知的常识。

他李善长堂堂开国第一功臣,承认下来似乎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反而一直犟着嘴,更容易惹得旁人耻笑。

一时间,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谁也说服不了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