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招工(1 / 2)

加入书签

招工

内室里,幔帐轻垂,熏香袅袅。

苏玉音着了身单薄的纱衣,趴在榻上,已经酣然入眠。

她青丝散乱,铺了床之大半,娇小的身子,恰恰好睡在了床榻的正中央,左右都没给人留下余地。

顾青昀:“……”

翠珍有些尴尬,道:“姑爷,小姐本来也是想等您的,可今日跋涉辛苦,小姐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明珠也道:“是啊,小姐特别喜欢姑爷折的红兔子,这不,睡觉前还舍不得放下呢。”

哪里还有兔子,她手中分明只有两团皱巴巴的红纸了。

翠珍和明珠没敢说实话。

苏玉音在顾青昀走后,就开始研究红兔子怎么折,她拆开了一只,又拿起新的红纸,想依葫芦画瓢,可是却失败了。

苏玉音不甘心,于是又对第二只兔子动了手。

最终,两只兔子都没了,苏玉音气得捶胸顿足,翠珍和明珠哄了好一阵才哄好。

这位祖宗才睡下不久,顾青昀就回来了。

她们之所以这般拦着顾青昀,是因为小姐的起床气……实在是太大了。

顾青昀立在床边,没说什么。

片刻之后,他俯下身,将苏玉音手中的红纸取走。

被子里的人儿顺势翻了个身,熟睡的容颜,正对上顾青昀。

她肤色雪白,发色如墨,嘴唇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一般,娇艳欲滴。

顾青昀眸光微滞。

片刻后,他直立起身子。

“让你们小姐好好休息罢。”

说完,顾青昀便离开了新房。

翠珍和明珠面面相觑。

她们本来还以为顾青昀会叫醒小姐或者大发雷霆,毕竟,成亲一辈子只有一次,小姐于情于理,都应该等着姑爷回来的。

可没想到,顾青昀这样就走了。

顾青昀径直去了县衙书房。

这里有他的住处,还有些待处理的公务。

顾青昀行至卓前,摊开堪舆图。

如今,造桥之事已经获得了知府首肯,苏老太爷也将造桥的银子,移交给了顾青昀,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招募匠人,尽快启动辽河造桥一事。

顾青昀盯着堪舆图,目光深深。

他要让孟县,重新活过来。

翌日。

新房中的苏玉音终于睡醒,她秀眸惺忪地睁开眼,目光所及之处,贴满了鲜红的“囍”字。

苏玉音愣了下,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嫁人了。

她撑着手坐起来,翠珍连忙走了过来:“小姐,您醒了?”

苏玉音揉了揉眼睛,问:“姑爷呢?”

翠珍低声道:“姑爷昨晚去了县衙……还未回来。”

苏玉音“哦”一声,道:“梳完妆去用早膳。”

昨日折腾一天,终于能安心吃顿饭了。

翠珍忍不住劝说道:“昨日是小姐和姑爷大婚,小姐没等姑爷便睡了,实在于理不合……您要不要先去看看姑爷?”

苏玉音有些疑惑,问:“他生气了?”

翠珍愣了下,“似乎……没有。”

苏玉音奇怪地看着翠珍,道:“既然没有生气,为什么要哄?”

翠珍:“这……”

似乎也没说错。

但翠珍还是觉得这样不妥,她了解苏玉音,便提醒道:“小姐的纸兔子不是还没学会吗?应该只有姑爷会折了……”

苏玉音面色一顿,忽然想起了昨夜那两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她话锋一转:“被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冷落了姑爷不大好,这样吧,你去县衙找姑爷,请他来用早膳。”

翠珍笑着应声:“是!”

翠珍走后,明珠服侍苏玉音洗漱、上妆。

今日是婚后第一日,装扮可马虎不得。

明珠认认真真地将苏玉音的长发挽起,挑了两只素雅又不失贵气簪子为她戴上,又仔细为她上了妆。

一炷香的功夫之后,苏玉音才出门。

一路上,她还不忘好好欣赏新院子。

这院子虽然比不上苏家宅院,但胜在精致优雅,处处都是景。

苏玉音看到那一方圆形的聚财池塘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才慢慢悠悠地踱步到了饭厅。

之前水云阁里的下人,几乎都跟着苏玉音陪嫁到了孟县,早膳自然也是按照她的口味做的。

上好的极品燕窝,各式各样的精美点心,还有花样百出的粥水小菜,摆了满满一桌。

苏玉音还未坐下,翠珍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小姐,姑爷到了。”

苏玉音回头一看,顾青昀一袭青衫,修身如竹,信步而来。

不得不说,顾青昀这副皮囊,无论是穿华丽繁复的喜服,还是着清润简单的长衫,都是好看至极。

顾青昀见苏玉音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轻咳了下:“夫人昨夜睡得可好?”

苏玉音露出笑意:“很好,夫君呢?”

顾青昀沉声:“尚可。”

苏玉音笑道:“夫君公务繁忙,想必时常留宿县衙?下回我让明珠备些上好的衾被和软枕,夫君也能睡得舒服些。”

苏玉音心里盘算着,若是他能一直住在县衙,就能放飞自我的!

顾青昀听完,便瞧了她一眼。

这张脸面若桃花,笑意盈盈,写满了关心。

顾青昀便道:“有劳夫人了。”

翠珍见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便道:“姑爷,小姐,还是早些用膳罢,凉了就不好吃了。”

于是,顾青昀与苏玉音才一同坐下。

苏玉音目光一扫桌上的吃食,便主动拿过勺子,盛了一碗粥。

苏玉音含笑道:“夫君尝一尝,这是……这是什么粥来着?”

她转头看向上菜的小厮,小厮忙道:“小姐,这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粥,意喻着‘早生贵子’呢!”

顾青昀微微挑眉。

苏玉干巴巴笑了两声,道:“好好,你下去吧。”

小厮是下去了,她还得硬着头皮,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粥,放到顾青昀面前。

顾青昀低笑了声,没说什么,开始用粥。

翠珍和明珠对视一眼,这还是她们第一次看见小姐,为苏老太爷和苏老夫人以外的人盛粥!

这碗粥,一定不简单。

苏玉音盛完了粥,便安静地吃起了早膳。

苏玉音吃得慢,但顾青昀却很快吃完了,苏玉音见他坐着没动,便问:“夫君用完了么?”

顾青昀颔首:“是。”

其实,他平日里忙起来,经常不吃早膳,就算吃,也是十分简单,不会这般隆重。

下一刻,顾青昀面前,忽然多了一叠红纸。

顾青昀擡眸,恰好对上苏玉音的目光,她眨了眨眼,道:“昨日的小兔子,是你折的吧?”

顾青昀沉默一瞬,“嗯”了一声。

苏玉音莞尔,“我本来想学一学红兔子怎么折,但一不小心……那昨日的两只都拆了,夫君能示范一下么?”

她声音软软的,表情十分无辜。

顾青昀今日婚假,也无需赶着去衙门,便点了头,拿起一张红纸,开始教苏玉音。

苏玉音乖乖巧巧地坐在一旁,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把这里折进去,然后勾住另外一边……”顾青昀声音温润,讲得十分耐心:“然后,把角收进去就好。”

“嗯嗯!”

无论顾青昀说什么,苏玉音都认真点头,很是捧场。

待一只红兔子折好,顾青昀呈到苏玉音面前:“给你。”

苏玉音拿起这只小兔子,笑靥如花:“真可爱呀。”

顾青昀凝视着她,她的属相是兔,喜欢兔子也是情理之中。

顾青昀唇角勾了下,问:“学会了吗?”

这话提醒了苏玉音,苏玉音连忙回头,冲身后的翠珍和明珠道:“你们学会了吗?”

两人齐刷刷点头。

顾青昀:“……”

顾青昀无语地站起身来,道:“我还有事,先去县衙了。”

苏玉音露出善解人意的笑:“夫君尽管去忙,不必担心我!”

说完,她还摆了摆手,堆起一脸欢送的表情。

顾青昀眼皮跳了下,转身就走了。

苏玉音得了兔子,心情大好,正想去院子里转转,账房的伍先生来了。

伍先生年近四十,之前是苏家的账房总管,但因帮着苏槐掩盖罗家之事,被贬成了账房先生。

原本负责苏玉音名下产业的付先生,被提拔成了账房总管,伍先生便顺势接了苏玉音名下的产业。

伍先生道:“小姐,您要的人,小人已经找到了。”

苏玉音一听,顿时眼前一亮:“当真?”

伍先生颔首。

苏玉音早就盘算好了,等到了孟县,她要招募一批绣功出众的女工,去填补江州苏家绣坊里,用人的空缺。

没想到伍先生这么快就找到了。

苏玉音笑问:“她们人在哪儿?”

若是在别的绣坊里,还得问问,人家愿不愿意来这边务工。

伍先生答道:“小人看过了,孟县几乎没有像样的绣坊,所以大多数绣娘,接的都是些零散的活计,就在自家附近干活儿,听闻长水街那边,懂刺绣的女子最多。”

苏玉音不假思索道:“备车,去长水街。”

翠珍低声问道:“小姐,要不要同姑爷说一声?”

苏玉音笑了笑:“你派人去知会一声便是。”

就算成了亲,她还是苏玉音,不是谁的附属品。

苏玉音要出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顾青昀耳朵里。

他正在批阅公文,随口问道:“需要护卫么?”

翠珍笑着应声:“姑爷放心,小姐出门都会带上护卫的。”

顾青昀点了点头,道:“那就让文安随你们一起去,他熟悉孟县。”

翠珍沉声应是。

过不了一会儿,马车便从县衙门口,缓缓驶过。

此时,顾青昀恰好站在庭院之中,他下意识瞥了马车一眼。

马车车帘撩起,苏玉音半张精致的脸,一闪而过。

她有自己想做的事,不会缠着自己,这点很好。

顾青昀放心地收回目光,继续与身边的同僚们商议起了造桥之事。

这是苏玉音第一次看到孟县的主街。

说是主街,还比不上江州的一条小巷子。

街道上几乎没什么车马,只有少数百姓,穿着灰暗的粗布衣衫,徐徐向前走。

街道两旁,倒是有些铺子,但不少铺子连瓦顶都坑坑洼洼了,都没什么生意,满目萧条。

苏玉音有些好奇,道:“这不是主街么?为何人这么少?”

文安性子腼腆,他小声答道:“回夫人,咱们孟县贫困,不少人都没有冬衣,自然都窝在家里了……”

苏玉音顿了顿,道:“县衙可有发御寒的物资?”

文安想了想,道:“发了,但是发得不多,咱们大人来孟县的时候,库房里空空如也……那些物资,还是大人想办法凑的。”

苏玉音想起顾青昀在江州之时,连炭火都不舍得用,也明白了几分。

苏玉音道:“发物资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真的要过上好日子,还得百姓自力更生。”

说话间,马车便到了长水街一带。

伍先生的声音响起:“小姐,前面的巷子太窄,马车已然进不去了。”

外面虽然有些冷,但苏玉音按捺不住赚钱的心,便道:“罢了,我们走过去。”

话音未落,明珠便掀起了车帘,翠珍为苏玉音摆好了马凳,让她下了车。

大雪虽然停了,但化雪依旧寒冷,苏玉音裹着纤尘不染的狐裘,随着伍先生向前走。

伍先生道:“由于绣娘们没有固定的地方干活儿,小人打听到,她们每日下午都会在这条街上,找个地方聚聚……但具体的位置,小人也不得而知,需得找找。”

苏玉音点头,道:“走,去看看。”

长水街地方有些偏僻,部分积雪还未融化,与地上的泥沙混合在一起,踩上去黏糊糊的。

走了一段之后,苏玉音低头一看,皱了皱眉。

崭新的珍珠金丝绣鞋,染了泥沙,已经脏了!

明珠见苏玉音盯着自己的鞋子看,忙道:“小姐,不若您去马车上等吧?等找到了人,奴婢再带过来给您见?”

苏玉音摇了摇头:“不成,我自己去。”

身边的几人,只有翠珍略懂刺绣,但若论选图选人的品味,她还差了不少火候,苏玉音既然要在孟县挑人,那便要挑出最好的,为自己所用。

伍先生有些惶恐,道:“都怪小人,没有提前探路,让小姐受累了!”

伍先生在苏家干了大半辈子,知道苏玉音是什么脾气,万一这位大小姐开作,能把人整哭!

更何况……他因为罗家之事,已经被贬了一级了,若是再得罪了小姐,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伍先生惴惴不安地走着,一路都在小心地提醒苏玉音小心足下,恨不得将她擡起来走。

苏玉音瞧了伍先生一眼,道:“伍先生这般紧张,是不是怕我刁难你?”

伍先生面色一僵,忙道:“小姐误会了,没有的事儿!”

苏玉音笑了笑,道:“伍先生多虑了,我若是不喜欢别人,都是直接让他们消失,不会花精力去刁难对方的。”

大冷天的,伍先生却摸了一把头上的汗,道:“是,小姐。”

苏玉音又道:“伍先生,我知道你受了我爹的连累,心里不好受。他是什么样的人,你我都清楚,这事我不追究你的责任。”

“但你既然来了,那就是我的人,只要你一心一意,为我打理好产业,我不会亏待你。”

伍先生怔然看着苏玉音……原本,他接替付先生,管理苏玉音名下的产业的时候,就十分担心,苏玉音会因为罗家之事迁怒于他。

所以,这段日子,无论是备嫁妆,还是清点聘礼等,伍先生都十分上心,生怕出一点纰漏。

苏玉音要在孟县找绣娘,昨日喜酒还没有喝完,他便想办法找人去了,实在是不容易。

今日听到苏玉音将话说开,他反倒轻松了几分,道:“小姐放心,老伍我别的本事没有,但打理产业却不是难事,只要小姐信任我,我一定好好干!”

他在这一行混了一辈子,临老了,不想毁了自己的名声。

苏玉音点了点头:“好。”

几人顶着北风,又往前走了一段,苏玉音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泥巴和着雪水,逐渐透上了她的鞋面,这回,不仅仅是脏了,连脚底也开始发凉了。

苏玉音心中十分郁闷,但街道都走了一半了,无论是朝前走,还是往回走,都只会湿得更厉害。

苏玉音只得黑着脸继续走,突然脚底一滑,她惊呼一声,身子一歪,直直向雪地里扑去!

明珠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小姐,没事吧?”

翠珍也吓了一跳,连忙检查起苏玉音身上来,见她没有受伤,这才松了口气。

苏玉音有些崩溃:“还有多远啊!她们到底在哪儿啊?”

可谁也答不上来。

就在这时,旁边的民房,忽然打开了门。

一个圆脸的中年妇人,探出头来:“你们……找谁呀?”

翠珍忙道:“这位夫人,听闻长水街有不少绣娘,我们是来找她们的,您可知她们在哪儿?”

那妇人爽朗一笑:“原来是这样啊,聚头的时间还没到呢!一会儿我也要过去,你们随我一起便是!”

苏玉音一听,心情好了不少:“那好,多谢。”

妇人听到声音,擡眸看向苏玉音,惊叹一声:“咋还有这么俊的人呢!?别在外面吹着风了,进来坐坐吧!”

苏玉音恰好鞋袜湿了,不想再走,便点了头,和众人一起挤进了妇人的家。

这圆脸的妇人,夫家姓王,人称王大嫂,是长水街出了名的热心人。

王大嫂一见苏玉音一行人,便知道非富即贵,不少来找他们干活的东家,差不多也是这样。

王大嫂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屋,又为他们上了些热水,有些不好意思道:“夫人莫怪,奴家家中没有茶叶,只有清水。”

苏玉音笑了声:“无妨,有劳王大嫂。”

这么冷的天,有热水喝,总比没有强。

翠珍低声道:“小姐,您的鞋袜湿了,冷不冷?要不奴婢去帮您买双鞋吧?”

王大嫂一听,忙道:“鞋袜湿了?别急,我这儿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