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8集:老手艺的“新用途”(2 / 2)

加入书签

张爷爷眼前一亮,他怎么没想到还能这样结合?他立刻拿起草秸,按照苏晚的想法尝试编织。苏晚在一旁仔细观察,时不时提出调整建议。夕阳西下时,第一个改良后的包身终于编好了——包底和包带厚实牢固,包身轻薄透气,完美契合了设计要求。张爷爷看着手里的包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姑娘,还是你有办法!这法子好,既保留了结实的特点,又不影响美观。”

解决了编织方法的问题,接下来的制作就顺利多了。苏晚带来的团队负责草秸的前期处理——将麦秸、玉米叶浸泡、晾晒、熏蒸,增加韧性和防水性;张爷爷负责核心的编织部分,按照设计稿的要求,编织出一个个包身、帽檐;苏晚则在一旁调整细节,比如在包身上点缀少量皮革装饰,让草编包更显时尚。

风痕得知他们的合作后,主动提出帮忙拍摄设计图和制作视频。他带着摄影设备来到工作室,从草秸的处理、张爷爷的编织过程,到苏晚的设计调整,每一个细节都拍得细致入微。拍摄时,风痕特意给张爷爷的手特写——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灵活地穿梭在草秸之间,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几十年的功力。“张爷爷,您的手真巧,这动作拍出来肯定好看。”风痕一边调整镜头,一边说。

张爷爷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熟能生巧罢了。”

“这可不是熟能生巧,这是匠心。”风痕认真地说,“我要把这些都拍下来,让大家看看,每一个草编包背后,都是您的心血。”

经过半个多月的忙碌,第一批草编新品终于制作完成——五款不同款式的草编包,三款草编帽。草编包有托特包、斜挎包、手拿包,颜色以麦秸的金黄、玉米叶的翠绿为主,搭配棕色皮质包带和金属配件,简约又不失时尚;草编帽有宽檐帽、贝雷帽、鸭舌帽,帽檐和帽身的编织纹路各不相同,有的细腻如纱,有的粗犷大气。

新品完成的那天,温如霜特意来到工作室,看到桌上的草编新品,眼睛一亮:“太美了!张爷爷,苏设计师,你们太厉害了!这草编包和草编帽,既保留了草编的质朴,又充满了时尚感,肯定能受欢迎。”

苏晚笑着说:“这多亏了张爷爷,要是没有他的手艺,这些设计根本没法实现。”

张爷爷看着桌上的草编新品,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这些东西和他以前编的席子、篮子完全不同,却又处处透着草编的味道。他拿起一款斜挎包,轻轻抚摸着:“没想到,我这老手艺还能做出这么时髦的东西。”

接下来,风痕把拍摄的视频剪辑成了一条两分钟的宣传片,视频里,从金黄的麦秸在阳光下晾晒,到张爷爷苍老的手编织出细密的纹路,再到苏晚为草编包搭配装饰,最后镜头定格在模特背着草编包、戴着草编帽的时尚画面上,配上温柔的背景音乐,让人看完忍不住心动。

草编新品上线的那天,苏晚的设计工作室和博物馆的线上集市同步上架。上线前,苏晚有些紧张,担心销量不如预期,辜负了张爷爷的信任。张爷爷也早早地守在手机前,不停地刷新页面,手心都冒出了汗。

“叮——”手机提示音响起,第一笔订单来了。紧接着,第二笔、第三笔……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不到一个小时,首批制作的五十个草编包、三十顶草编帽就被抢购一空。苏晚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据,激动地抱住张爷爷:“张爷爷,卖断货了!我们的草编包卖断货了!”

张爷爷愣了一下,然后猛地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拿起手机,看着后台的订单,又看看桌上剩下的样品,喃喃自语:“卖断货了?真的卖断货了?没想到,没想到老手艺也能赶时髦!”他的声音带着哽咽,眼里闪烁着泪光——那是激动的泪,是自豪的泪,也是对草编手艺重获新生的欣慰之泪。

消息很快传遍了博物馆,温如霜特意来到张爷爷的工作室,为他道贺:“张爷爷,恭喜您!您看,只要肯创新,老手艺也能焕发生机。”

“多亏了你和苏设计师,还有风痕。”张爷爷握着温如霜的手,感慨地说,“以前我总觉得草编老了,没人要了,现在才知道,不是草编老了,是我守着老观念不肯变。以后,我要多和年轻人交流,让草编变得更时髦,让更多人喜欢上草编。”

不久后,温如霜在博物馆的“创新展区”为这些草编新品开辟了专门的展台。展台用天然木材搭建,上面摆放着草编包、草编帽,旁边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风痕拍摄的制作视频。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展台前驻足,有的拿起草编包仔细抚摸,有的对着视频里张爷爷的编织过程啧啧称赞。

有一天,一个年轻姑娘在展台前买了一款草编斜挎包,兴奋地对同伴说:“你看这个包,又好看又环保,还是非遗手艺做的,太有意义了!我要背着它去旅行。”

张爷爷正好在展区巡查,听到姑娘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展台前,看着那些错落摆放的草编新品,仿佛看到了草编手艺的未来。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窗洒在展台上,给草编包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泽,就像老手艺在新时代里,绽放出的崭新光芒。

从那以后,张爷爷成了博物馆里最“时髦”的老匠人。他不仅和苏晚长期合作,推出了更多款式的草编配饰,还在博物馆的少儿体验区开设了草编体验课,教孩子们编简单的草编小包包。每次上课,他都会拿着自己编的草编包,笑着对孩子们说:“草编不是老物件,它也能赶时髦,只要你们喜欢,它就能一直时髦下去。”

而博物馆的“创新展区”里,那些草编新品始终是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它们静静地立在展台上,诉说着老手艺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也见证着一份传承的坚守与创新——原来,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固守过去,而是带着老手艺,勇敢地走向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