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沙包(2 / 2)
那天,吴启工的葬礼,易如深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独自坐在台阶上,他不知为何起了怜悯之心,两人的缘分也就此开启。
不过,他似乎忽视了一个细节。
那年,吴启工去世,他知道棺材里没有尸体,问了吴家的儿女,那一个个也说不明白。而带回吴启工去世这个消息的人,好像叫做吴景天。
此时,易如深才想起来,这个吴景天,当时在吴家似乎有着不太一样的地位。
吴启工的死,易如深是从吴华天口中得知的,也就是吴启工的大儿子。
八十年代那会儿,吴启工找到了易家,虽然易如深没有跟他深交,但却时时刻刻注视着他的行动。
从八五年到九五年这十年间,吴启工组建了多支队伍,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大型古墓。
这段时间里,吴家损失了不少人力财力,好在有吴启工的生意支撑。不过,据他所知,吴启工虽然是个古董商人,但探寻这些古墓之后,并没有找回什么珍贵的文物,反而是各种古籍,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易如深派去的人,无法接触到那些最核心的古籍,吴启工将那些东西保管得很好,从只言片语中,大致能够猜出,吴启工追求的,大概也和那些君王相似。
先前也说过,易家从第二代家主掌权之后,便着重势力的扩张。但当家人很快就发现,这种做法费力不讨好,稍不留神,就会引来众多势力的关注。
自此,易家便隐蔽锋芒,扶持自己选中的人上位。
但大概到东汉时期,那些被易家扶持上位的君主,逐渐不满足于现有的财富和权力,他们逐渐意识到易家与旁人的不同,开始追求更长久的生命。
其实,从古至今,追求长生的皇帝不在少数,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了,他派了很多人寻找长生之法,但最终都无果。
而东汉那个时期,当时在任的几位君主,都对易家起了别样的心思,在遭受了几次背刺后,那时担任家主的易玲,才开始决定反击。这么看来,她改进暗河的手法,也是能理解的。
而吴启工在那十年时间里,探到了八个大墓,其中他待过最短时间的,只有不到十天,长的,有两三年之久。
从他找到的古籍中来看,虽然有部分文字没有被翻译出来,但至少都和续命或转生相关。
那八个墓或多或少都和易家有关,吴启工从中获得了多少信息,易如深并不了解,但从这些年与他的博弈中来看,易如深并不认为自己在他之上。
九五年之后,吴启工似乎消停了些,他不再自己出去,而是结识了许多国学文化学者。
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七八年,直到非典时期过后,吴启工又有了行动。
那时,吴启工已经花甲之年,他亲自带着人,跑到了东北,又去了海南,最后又去了西边,但最终只到了青海湖一带就返回了bJ,那时已经是一零年左右了。
吴启工在家休整了一年左右,又带着人出发了,走的还是一年前的路线,但进入青海之后,他便调转了方向,没有朝着青海湖去,而是去了青海的西南方向,最后到达了格尔木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