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烽火连天,家破人亡(1 / 2)
这一夜,
老刘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直至凌晨时分,喧嚣才渐渐平息。
桌上的菜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灶下的火却始终未断,如同人们心头那团因团圆而燃起的暖意,经久不熄。
乡亲们吃饱喝足,送上满满的祝福后,都已心满意足地陆续散去。
最终,院子里留下的,都是老刘家自家人。刘树德老两口、他们的儿孙辈,刘树义和刘树茂带来的几位沉稳的随行人员,以及正撸大黄狗的刘伟民。
院里的热闹劲儿随着乡亲们的离去渐渐沉淀下来,但宴席并未散场。
老刘家自家人挪到了几张拼起的大方桌周围,桌上杯盘还未及收拾,新热过的炖菜冒着腾腾热气,烙饼和馍馍筐重新被填满,酒瓶子也又开了几瓶。
没人动筷,但那种自家人围坐的松弛感已然弥漫开来。
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主位那三位白发老人身上。
没人刻意催促,但一种无声的期待笼罩着院子,连小紫苏都察觉到气氛不同,她捧着糖三角安静地坐在刘青山腿上,一边啃一边眼睛滴溜溜地在三位爷爷脸上打转。
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洒在三位老人的脸上,
刘树德望着失散近半个世纪的两个弟弟,嘴唇嗫嚅了几下,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最深的问题,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树义,树茂…跟哥说说……”
“这些年,你们…你们是咋过来的?”
“当年…当年我走后,家里到底出了啥事?你们咋……咋也走了这条路?”
刘树义和刘树茂对视一眼,眼中同时掠过一丝深切的痛楚,但那痛楚很快被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所覆盖。
刘树义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过往:“大哥…你离家参军后,第二年…保定府就乱了套了。”
刘树茂接口道,语气急促了些,但事过多年至今说起他语气中还又尤有气愤,他恨声道:“有一伙杀千刀的土匪!不知从哪流窜过来的,凶得很!专挑大户人家下手。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把风声透给了他们,说…说咱刘家虽然败落了,但底子厚,肯定还藏着不少宝贝……”
“那伙土匪就红了眼,直接杀上了咱家的门!”
刘树义的声音哽了一下,“幸亏…幸亏咱娘不知从哪提前得了信儿,可能是以前的老伙计偷偷递的话…娘当时脸都吓白了,可脑子清醒得很!拉着我俩就说:‘什么都别要了!保命要紧!快走!’”
“我们就跟着娘,几乎是空着手,从后门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
刘树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就揣了点应急的现大洋,啥细软、衣裳…一样都没来得及拿!刚跑出没多久,就听见咱家方向人喊马嘶,火光冲天!”
刘树义沉重地点头,接过了话头:“那伙土匪扑了个空,没抓到人,也没搜到他们想要的‘宝贝’,气急败坏之下…竟然…竟然丧尽天良,直接放了一把火!咱家那宅子…爹娘辛苦一辈子挣下的家业…就那么…被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等我们娘仨在外头东躲西藏,担惊受怕地过了一个多月,偷偷摸回来时…看到的…就只剩下一片焦黑的断壁残垣…什么都没!!”
“娘当时…当时就站在那片废墟前……”
刘树茂的声音彻底哽咽了,他用力抹了把脸,“娘她就那么站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身子抖得跟风中的树叶一样…然后猛地一口血就喷了出来…当场就病倒了!”
刘树义红着眼圈,努力维持着语调的平稳:“我们俩兄弟手忙脚乱地把娘抬到城外乡下,租了间最便宜的破屋子,赶紧请大夫来瞧。可…可娘这病,来得又急又凶……”
“大夫说是急火攻心,加上之前逃难担惊受怕,身子骨早就掏空了!”
“我们煎了不少药,娘喝下去都像是石沉大海…就这么…就这么苦苦熬了一个多月…娘她…她还是没能撑过去…跟着爹去了……”
这番饱含血泪的艰辛经历,听得在场众人无不唏嘘不已,几个心软的媳妇早已偷偷抹起了眼泪。
吴秀婷紧紧握着刘树德冰凉的手,无声地给予安慰。
刘树德静静地听着,身体开始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泪水早已无声地爬满了他深刻的脸颊。
他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攥住,然后又狠狠地撕扯开来!
当年他毅然从军,固然是为了家国大义,但何尝不是想着挣一份军饷,让母亲和弟弟们能吃上饱饭,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能有个支撑?
他想象过家里会艰难,却万万没想到会遭此泼天大祸!
家被烧了,顶梁柱塌了!
而他这个长子,这个本该守在母亲身边尽孝、保护弟弟们的哥哥,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对家中发生的这一切惨剧一无所知!
甚至在母亲最绝望、最需要儿子的时候,他都不在身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