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3章 历史是最好的答案(2 / 2)

加入书签

眨眼间,大肘子就快被吃了个半。

阎解成脸上原本笑意满满,有肘子吃,太好了。

可现在笑容慢慢消失了,海棠动作太快,实在不讲客气。

幸好桌上还有个肘子,最后阎解成还是吃到了。

许大茂也带了半斤茅台酒,让岳父一家开心。

一直等到下午四点,许大茂一家才回大院。

路程近,干脆步行。

过年期间,一直在走亲戚。

海棠多数时间找何雨水玩,许大茂则抽空看朋友。

别人过年都不回乡下,他得多去看看,帮忙照应。

两个月后,到了四月中旬。

家属大院。

汽车把许大茂送到这儿停下,他随即下车。

来部委大院很多次了,熟门熟路。

虽然只认识大领导一人,不敢去别的地方,但来这么多次,门卫都认得他了。

秘书走出来说话,难得地带着笑意。

“许厂长来了,请进,首长在等您。”

秘书说完便侧身示意他跟上。

他瞥了一眼走过来的人,随后转身进了屋子。

客厅内。

大领导早已等候多时,连茶水都已备好。

\"你先去处理工作吧,我和他说几句话。\"

大领导示意秘书离开,因为有许多文件需要整理,不能疏忽。

许大茂坐在大领导对面,心里盘算着要不要询问具体情况。

近来无事可做,他计划等改革启动后购置土地。

除此之外,今年并无重大事件,重要事务也不轮到他负责。

\"许大茂同志,我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出国考察,有兴趣吗?\"

大领导的话音刚落,便令许大茂吃了一惊,随后仔细一想,确实正是这个时候出现了考察团。

这没什么问题,不就是出国吗?不过厂里的事情也不好丢下,还有那么多工人呢。

\"领导,这样是否合适?我们加工部只是个小厂子,恐怕没有这个资格。\"

小集体性质的工厂想要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大茂认为这件事难以成行。

国营企业那么多,无论怎么排序,都轮不到他。

\"大茂,实话告诉你,我对你们工厂的情况一清二楚。\"

\"你们做得很好,连我的一位四川老乡都特意表扬过你们。\"

\"若非他打招呼,你们工厂很多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

\"你能带领工人赚钱就是好事,这次让你出国并非我的决定。\"

\"而是那位老乡的意思,出去开阔视野,看看世界的变迁。\"

...

大领导说得极为耐心,他期望许大茂能够有所作为。

初期让他多学习,在京城做事不易,至少还要几年时间。

事情才能逐步推进,首先得有个榜样,而且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因此,大领导详细为许大茂解答疑惑。

听了一会儿,许大茂恍然大悟。

原来领导的意图仍是希望他经营好工厂。

在他看来这并不重要,二百多人的工厂,每年几十万的利润而已。

但在他人眼中,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

许多地方上的工厂都没有如此高的盈利水平。

许大茂他们的队伍只有两百人,要是给他们几千甚至上万人,潜力可不小。事实证明,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茂,关于你们工厂的事,我已经有了主意。”

“我帮你说句话,让加工部从街道办事处调到轧钢厂,这样你的职位就能提升半级,足够出国了。”

大领导早有打算,只要挂靠轧钢厂,一切都没问题。那么,轧钢厂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几乎能影响京城近一半的人口。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不过,京城也就那么几个大厂。

大领导的话让许大茂恍然大悟。

“领导,我明白了。”

“那你准备去哪个国家考察?”

许大茂对具体的国家还不清楚,考察团也有好几个,有些地方其实没必要去,城市名字太吸引人了,去了也只是看看别人的生活方式,住宅、电器、汽车等,无非是羡慕罢了。

“好像是汉斯猫的那几个国家,一共五个,这是我特别为你争取的。”

大领导语气严肃,这是大家都关心的考察团,希望许大茂别浪费这次机会。

“我一定认真对待,绝不给您丢脸。”

话已至此,许大茂不得不去。既然要去,那就好好去看看外国是什么样。

得到许大茂的承诺,大领导很满意。

“另外,我一直让你听历史课,你听了没?”

“历史是一定要听的,多学点没坏处。”

“每段历史都是不同的人生经历,道理是一样的。”

“历史是最好的答案。”

“这句话你要牢记,以后自然明白。”

上级领导没忘叮嘱许大茂,大学还得继续读,学习历史。

别以为学了些经济学就自以为了不起,世界很大,只专注于一门学问是没有意义的。

“记住了,记住了。”许大茂连连点头。除了季教授的课,他其实不太常去。

有些教授太严肃,讲课毫无趣味,他可不是大学生。大学生不用催促就会自发努力学习,只要还能撑得住就一直学。

许大茂做不到这样,那简直是拼命,他还想活得久一点。

“其他没什么要说的,这次观察团的团长负责管理我们轧钢厂,由他亲自带队,你得小心点,出了问题连我的面子都保不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