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真是一片热闹景象(1 / 2)
1979-1980赛季起,花墟球场不再承办甲组赛事,联赛失去重要赛场。随后,宝路华于1984年、精工于1986年相继退出足坛。尽管1990年代初球市短暂回暖,但1998年假球 重创足坛,涉事球员被判入狱并终身禁赛,球市再度陷入低迷。
自此,香江足球的狂热逐渐消散,难再现50至80年代的辉煌。这也映证了电影《少林足球》在香江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民众对足球的深厚情感。
每年2月,香江甲组联赛都会上演年度盛宴——“年度决赛”,由上届冠军与本届冠军对决,虽为友谊赛,但足协提供百万港元奖金,使得比赛异常激烈。其中,南华与九巴的“南巴大战”最为引人关注,比赛在香江最大的足球场——zheng府大球场(后改名香江大足球场)举行,该球场最初可容纳人,1994年改建后增至4万人,至今仍保持着人的容量,是香江足球的象征。
即便临近春节,年度超级赛事的举行仍让球场所在的扫杆埔东院道交通瘫痪,球场内座无虚席,红旗飘扬。无票球迷甚至攀上球场后山,用望远镜在寒风中观战,足见赛事的吸引力。
秦安穿越VIp通道,在霍一东等人的热情迎接下步入球场。
“真是一片热闹景象!”
步入球场后,在众多保镖的簇拥之下,秦安与霍一东等人来到了球场最佳的中部观赛位置,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整个球场,不禁由衷赞叹。
在香江,平日里只有在盛大的比赛日,才能在赛马场见到如此众多的观众。
要知道,香江只是一座城市,陆地面积仅约11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足500万。
在这有限的人口和地域内,竟拥有众多的足球队和足球场,以及如此庞大的足球观众群体。
实属不易,也足见香江人对足球的狂热。
“确实如此。”“七四零”包玉港也在一旁附和道:“每年的年度盛赛,总是这般热闹非凡。”
“那是自然。除了总决赛,年度盛赛可是冠军队之间的较量,热爱足球的观众怎会错过?”在场富豪中,真球迷霍一东笑眯眯地说道。
其实,这场商业社交活动正是由霍一东发起的。
香江人热爱足球不假,但香江富豪中热爱足球的并不多。
而霍一东绝对是其中最痴迷的一个,年轻时甚至组建过业余足球队。
那时的他已是亿万富翁,但仍频繁下场踢球。
如今上了年纪,无法再下场,但对足球的热爱始终未减。
重生前的秦安同样热爱踢球,但重生后因身份变化和忙碌,已许久未接触足球。
之前去英国时,他曾考虑过收购一支英超足球队,但因事务繁忙且未遇到合适的球队,最终未能成行。
此次观看香江甲组联赛的年度盛赛,他意外发现香江的足球氛围竟如此狂热。
“老霍,香江现在有多少职业球队?”秦安好奇地问道。
“共有69支,甲级联赛28支,乙级联赛41支。丙级是业余联赛,数量更多,但无人能准确统计。”霍一东从容不迫地回答。
论赚钱,霍一东自认不及秦安和香江许多其他富豪。
但论足球,他自信香江所有富豪加起来都不及自己。
“这么多?”秦安震惊不已。
香江这弹丸之地,足球队竟如此众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想到21世纪经济超越香江的帝都、魔都,秦安不禁好奇,那里的足球队数量能否与之媲美?
想必不然吧?
秦安对球队盈利颇感兴趣,问道:“这么多职业队,老板们真能赚钱吗?”
包玉港率先回答:“有的能赚,有的亏本。南华队最为盈利,去年据说盈利八千多万港元。而亏本的,大多在赔钱。”
秦安听后,觉得颇为合理。
若每队皆盈利,那还了得?
毕竟香江仅为一座城市,人口不过五百多万。
秦安好奇地看向霍一东:“老霍,你该不会也有球队吧?球队盈利如何?”
霍一东热爱足球,又身为香江足球总会会长,怎会没有球队?
“哈哈哈!”未等霍一东开口,包玉港已笑出声。
“老霍不仅有一支球队,还有两支,且在多队持股!但……哈哈哈,他的两支球队,甲级联赛前十都未进,他参股的球队,基本都在垫底!哈哈哈,老霍自称足球高手,结果却是垫底!哈哈哈……”
船王笑得霍一东一脸无奈,事实确实如此。
身为总会会长,手下球队成绩却如此糟糕。
虽可勉强称为大公无私,但实则……他想赢也赢不了。
“我也挺困惑。”霍一东性格豁达,并未生气。
“我愿投资,花钱请外援,球员水平尚可,就是赢不了球,真的很无奈。”
包玉港又笑了。
船王继续道:“还不是你的问题?你那球技本就不怎么样。后来加入球队,让教练负责不就好了?你非要管战术, 。输了能怪球员和教练吗?怪你自己!老老实实出钱看球队出成绩不就好了?还要亲自上场。真不是我说你,老霍,你这样还想赢?”
秦安原本疑惑,听包玉港一说,顿时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