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6章(2 / 2)

加入书签

突然想起初三那个下雨的傍晚,我们举着作业本当伞,踩着水花跑过紫藤花架,那时溅起的雨水至今还在记忆里闪着光。

周末整理储物箱时,摞成小山的信件里掉出张泛黄的拍立得。照片里两个马尾辫女孩站在油菜花田埂上,裙摆被风吹得鼓鼓的,像要起飞的白鸽。

忽然觉得那些被时间冲淡的往事,都变成了种在记忆土壤里的向日葵种子,只要拨开云雾,就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教室后墙的爬山虎又新绿了,风经过时总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现在我开始明白,美好的东西如同晨曦中的露珠,虽然留不住形状,却能让每片叶子都记得被阳光亲吻的温暖。

就像那天穿过玉兰花枝递来的信笺,永远带着春天的温度。

暮春的雨滴敲打着石阶,几片玉兰花瓣轻轻飘进小溪。我蹲在爷爷工作过的造船厂旧址旁,看那些泛黄的照片在玻璃展柜里静静诉说往事。

1921年的红船模型上还能看见细细的木纹,1978年的草帽还沾着海南农场的红土,2010年的世博会场馆模型正闪着银光……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物件,像一串珍珠,串起了“进取”两个字的分量。

记得爷爷总爱说他们造万吨轮的故事。

“当时专家撤走了,图纸被烧得只剩半张。”他布满老茧的手比划着,“我们就用算盘敲数据,在船坞里打地铺,硬是把船造出来了!”说着说着,他浑浊的眼睛就会亮起来,仿佛又变回那个在甲板上奔跑的少年。

上个月学校组织“梦想信箱”活动,我把愿望写在淡蓝的信纸上:“想当船舶设计师,造会潜水的科考船”。

同桌小明想开甜品店,后桌小雨要当儿科医生。我们的梦想像春天的蒲公英,乘着风飞向不同的远方。

周末和妈妈去外滩,看见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测量地基。“他们在建亚洲最深的海底实验室。”妈妈指着效果图说。黄浦江的风吹来江鸥的鸣叫,我忽然明白:实现梦想不是坐等花开,而要像种子那样,先把根深深扎进泥土。

昨天路过老船厂改建的科技馆,白玉兰树开得正好。那些飘落的花瓣让我想起爷爷的话:“花谢了会结果,人老了有后来者。”展览馆新增的VR体验区里,小朋友们正“驾驶”着我梦想中的深潜器,在虚拟海洋里采集样本。

回家的公交车上,夕阳把云彩染成金色。我摸着书包里新买的《船舶原理》,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只要我们不停止浇灌,梦想就永远不会凋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