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装备比对,圣令召回。(2 / 2)

加入书签

想来这和铁矿密不可分,

锻造工艺应该差不了多少,

造成如此差距的,多半还是原矿的因素。

随即,云逸在心中思索起来现如今的虞朝铁矿石分布以及含量。

按照现如今的情况而言,

云逸的心中顿时有了些许猜测,

以及夷州、瀛州境内肯定有很多优质铁矿的信息。

看起来,这就和华夏的历史有很大不同了。

就现如今云逸所知的,

虞朝的铁矿可谓是少的可怜,

多数的还都支援给了军队使用。

而民间呢,只有那种大地主才用得起铁质品,

就在云逸来的路途上,

他就是发现,

许多的流民百姓身上所携带的工具,

多数是一种由特别硬矿所制成的锄头,

少数一些人会携带有青铜制物。

而铁制品,云逸没有看到谁携带,

或许是因为逃难的缘故,

再加上倭匪的袭扰力度大,

他们带上后被人抢走了也说不一定。

至于其他的土耕工具就比较杂乱了,

因而不一一细说。

在看见这些后,

云逸特意向几名流民用食物和钱财买了一些来看看。

至于那些个矿石是什么材质,

云逸并不清楚。

想来应该含有一定的硬质金属,

属于是天然合金吧。

而石制耕具也不是云逸了解的燧石、玄武岩这些。

但是呢,都有一定的坚硬程度。

那些天然合金对比起南陵军士身上所携带的铁刀来还是差了不少。

而现在,这些倭寇们所使用的这种锋利倭刀如此的普遍,

想来瀛洲或是夷洲之中定然是存在了大量的易开采铁矿。

不然也不可能让这么多的倭匪都装备上如此精良的太刀。

看起来现实很复杂啊。

怪不得虞朝以前难以攻伐北齐与梁靖,

就是不知道北齐与梁靖二国的军事武器又是怎样一个情况了。

还有那些位于漠北的游牧民族,

不知他们的武器和马匹这些形式又是如何。

华夏的古时候漠北之民的武器很少,

现如今这个世界如此大变样,

是不是这些情况也会发生不同呢?

.........................

在云逸跟随蒋青返回台城的同时,

远在南陵城的秦府,

此刻,秦老也是收到了皇帝诏他回京的圣旨。

主厅内,秦老和薛老恭恭敬敬的朝着传旨太监弯腰一百二十度执礼,

而传旨太监在不苟言笑的念完圣旨内容后,

便是将圣旨合拢并递给秦老。

秦老上前接过圣旨时,

太监偷偷摸摸的给秦老递去一份秘折,

并轻语道:

“秦相,圣上有密旨!”

秦老接过后并未马上查看,

他在将密旨收入袖中后便礼节到位的派人相送传旨太监。

如此做完,他和薛老一道并肩走回主厅内的座位上坐下,

而对坐一堂的薛老看向太监离开时的大门处笑言道:

“还真是让云逸那小子说准了!”

“想不到这才过去几日?圣上便是遣人来传你回京了!”

秦老点头,而后从袖口中拿出那份密旨,

内容是什么只有秦老知道。

而秦老在看完后,

他便是招来端着火炭盆的小厮,

并将密旨丢入其中烧毁。

待到密旨在二老的眼中飞速燃尽,

薛老便是转头看向秦老问道:

“你何时启程?”

秦老直言:

“越快越好,最好午时就启程!”

“你如此急迫,难道是北齐和梁靖出事了?”

秦老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