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宁婉儿封后(1 / 2)
正月初一,长安城银装素裹。
太极宫前,九重台阶铺上了崭新的红毯,两侧禁军盔明甲亮,旌旗猎猎。
今日是宁婉儿正式册封为皇后的大典,整个皇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唐羽身着十二章纹冕服,端坐在太极殿龙椅上。
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遮住了他眼中的复杂神色。
三日前那场朝堂风波后,他不得不做出妥协——立宁婉儿为后,但同时破例设立两位贵妃,以平衡各方势力。
"吉时已到——"
礼部尚书拖长声音宣布。
殿外钟鼓齐鸣,宁婉儿身着正红色凤袍,头戴九龙四凤冠,在八名女官的搀扶下缓步而来。
凤袍上金线绣制的百鸟朝凤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走一步,裙摆上的珍珠便泛起柔和的光晕。
唐羽注视着这个与自己结发多年的女子。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琴瑟和鸣,如今却因权力与猜忌渐行渐远。
"臣妾宁婉儿,叩见陛下。"宁婉儿在御阶前盈盈下拜,声音清冷如霜。
"平身。"
唐羽抬手示意。
礼部尚书展开诏书,高声宣读:
"...咨尔宁氏,毓质名门,秉心淑慎...允赖母仪于内外...今册立为皇后..."
冗长的册文念完,女官捧来金册金印,宁婉儿再次叩拜受册。
整套礼仪繁琐庄重,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当宁婉儿终于登上御阶,与唐羽并肩接受百官朝贺时,唐羽注意到她眼角微微发红。
这一刻,他忽然想起多年前初见她时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会脸红的小姑娘,在诗会上因为对不出下联而急得掉泪。
"陛下..."
宁婉儿轻唤一声,将唐羽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唐羽定了定神,携起她的手走向殿外,接受万民瞻仰。
皇城下,百姓高呼万岁,声浪如潮。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没人注意到皇帝与皇后交握的手有多么僵硬。
册封大典后的宴席持续到深夜。
唐羽借口政务繁忙提前离席,径直去了萧玉淑的兰芷阁。
阁内温暖如春,萧玉淑正在抚琴,见唐羽进来,连忙起身相迎:"陛下怎么来了?今日是皇后娘娘的好日子..."
"朕想听听你的琴声。"
唐羽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萧玉淑会意,也不多问,只是轻抚琴弦,奏起一曲《清心普善咒》。
悠扬的琴声中,唐羽渐渐放松下来。
"淑儿。"
他突然开口,"你可怨朕?"
琴音微微一顿,随即继续流淌:"陛下何出此言?"
"明知故问。"
唐羽苦笑,"朕立婉儿为后,你心里就没有半点委屈?"
萧玉淑停下抚琴,轻声道:
"臣妾本是寒门女子,能得陛下垂怜已是三生有幸,岂敢奢求后位?"
她抬眼看向唐羽,眸中水光盈盈,"只要陛下心里有臣妾一席之地,位份高低又算什么?"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却让唐羽心头更痛。
他伸手将萧玉淑揽入怀中,嗅着她发间淡淡的茉莉香:"你放心,朕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萧玉淑靠在他胸前,突然轻声道:"宸妃姐姐今日没出席大典..."
唐羽叹了口气:
"她身子还未恢复,太医说见不得风。"实际上,是他刻意安排楚凝玉避开今日的场合,以免刺激宁婉儿。
"陛下该去看看她。"
萧玉淑善解人意地说,"宸妃姐姐初来乍到,又失了记忆,心里定然不安。"
唐羽吻了吻她的额头:
"你总是这么体贴。"
离开兰芷阁时,已是二更天。
唐羽本想去紫宸殿看看楚凝玉,却见徐骁匆匆赶来:"陛下,边关急报!"
军报上说,北漠各部突然停止内斗,推举出一位新可汗。
更诡异的是,这位新可汗身边总跟着一个黑袍人,据说有呼风唤雨之能。
"黑袍人?"
唐羽瞳孔微缩,"白虎化身不是被放逐了吗?"
徐骁低声道:
"探子说,此人虽也穿黑袍,但面上有银色虎纹,与之前那个无面人不同。"
唐羽沉思片刻:
"传令北境加强戒备,再派密探潜入北漠,务必查清此人来历。"
徐骁领命而去。唐羽仰望星空,只觉一阵心悸。
四象缺一,平衡已破,难道真如楚凝玉梦中预示,天下将有大乱?
次日清晨,唐羽正在批阅奏章,忽听殿外一阵骚动。宁婉儿未经通报径直闯入,凤冠霞帔,面若寒霜。
"陛下好雅兴。"
她冷笑一声,"昨日才立臣妾为后,当晚就去了淑贵妃处。怎么,是嫌臣妾人老珠黄了?"
唐羽放下朱笔:"皇后此言差矣。朕与淑贵妃相识于微时,情分自然不同。"
"好一个情分不同!"
宁婉儿猛地拍案,"那楚凝玉呢?一个敌国公主,也配居贵妃之位?陛下可知朝野上下如何议论?"
"宸贵妃救驾有功,朕岂能忘恩负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