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画魂(八)往事(2 / 2)

加入书签

秦莫离、陆天明、洛初夏,以及悲痛欲绝的肖文逸,都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幻境之中。

眼前呈现的,是二十年前,这个尚且繁荣安宁的小山村中的景象。

阳光明媚,远山如黛,田畦层叠如绿浪。农人行走于阡陌,鸡鸣犬吠隐约可闻,孩童追逐嬉笑之声回荡在巷口与晒场之间。

晨光微醺之时,一位身着灰衣、肩背画箱的俊逸青年自田埂那头缓缓行来。他身形清瘦,步履从容,整个人融在朝晖山色之中,宛若从一幅水墨丹青里走出。

“肖大哥,你这打扮是又要进山去写生吗?”

田埂上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挎着竹篮,刚从溪边浣衣归来,乌黑的发梢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她们抬头望见青年,眼睛倏地亮了,有些兴奋的打起招呼。

青年闻声驻足,眉眼温和地弯起,笑道:“是啊,听说后山云海的景致近日极好,想去瞧一瞧,画下来。”

他的声音清朗温润,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令人闻之忘俗。少女们脸颊微红,互相推搡着低笑,却又忍不住偷偷瞧他。

这便是年轻时的肖文逸。那时他虽已画技超群,名动一方,却依旧谦和儒雅,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干净气质。

与少女们寒暄几句后,肖文逸便继续朝着后山行去。

幻境流转,景象随之变幻。

深山之中,清明时节,天气说变就变,方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瞬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年轻的肖文逸仓皇地在泥泞的山路上奔跑,衣衫尽湿,画箱紧紧护在怀里。显得颇为狼狈。他四下张望,透过雨幕无意间在半山腰的密林后瞥见了一间简陋却整洁的茅屋。

他快步上前,犹豫片刻,终是抬手叩响了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身着彩衣的少女出现在门后,正是穆清清。那时的她,并非虚幻的魂体,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灵。肌肤莹润,眼眸灵动,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霞光,五彩的衣裙在昏暗的雨景中显得格外鲜亮夺目。见到浑身湿透、略显窘迫的肖文逸,微微一怔,随即露出柔和的笑意:“公子,雨势甚大,快请进来避一避吧。”

肖文逸眼中闪过惊艳之色,忙拱手道:“多谢姑娘,在下肖文逸,冒昧打扰了。”

“无妨,山野陋室,公子不嫌弃便好。”

茅草屋内,烛影轻摇,暖意驱散了深山的寒。少女自称穆清清,独居于此。她谈吐清雅,于书画之道上的见解更是精妙超凡,肖文逸既惊又喜,视若知音。

画面流转,映出之后三日的朝夕。

屋外风雨未歇,室内却炉暖如春。肖文逸与穆清清对坐倾谈,或论书画,或言天地,相见恨晚。穆清清每每语出机杼,令肖文逸叹服不已;而肖文逸的才情与温润,也悄然叩动了穆清清未曾涉世的心。

情愫如细雨沁入土壤,无声却深。肖文逸提笔为穆清清画像,运笔之间情意流转,竟将她眉眼间的灵韵与风姿悉数凝于纸端。

然而,当穆清清看到完成的画作时,眼中却掠过一丝复杂与哀伤,,轻声叹道:“公子此画,惟妙惟肖,就仿佛真的寄宿着清清的魂魄。”她似有预感,这画,或将成为她与此红尘、与眼前之人最终的牵绊。

然而当时的肖文逸只作是笑谈,未解其深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