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青山湖畔的回响(2 / 2)
“我的卷柜里的东西呢?”我急得声音都变了,“里面有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那是教学档案,教学评估要查的!”办公室里的人都低着头,没人说话。这时,郁红茜怯生生地站出来,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杨老师,是我……我以为那是没用的废纸,就当破烂卖了。”
我脑子“嗡”的一声,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那是本科毕业设计!是要存档的!你怎么能随便卖?”她的脸瞬间白了,眼圈也红了,嗫嚅着说:“对不起,杨老师,我没看清……”我当时正在气头上,想都没想就说了句:“穷不起了,啥都卖!”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郁红茜的脸更白了,嘴唇抿得紧紧的,没再说话,默默转身回了自己座位。
后来评估组来检查,幸亏新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已经交上来了,才没出大问题。这事过去没几天,李老师悄悄拉着我说:“你那天说的‘穷不起了’,可把小郁害苦了,她躲在宿舍哭了三天。”
我这才想起,郁红茜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家里条件不好,平时省吃俭用,衣服总是那几件。那句话,无疑是戳中了她最敏感的地方。我心里堵得慌,想去道歉,可每次看见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好像忘了这事,依旧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只是眼神里多了点小心翼翼。
日子一天天过去,郁红茜的勤奋却让我渐渐刮目相看。她总拿着笔记本问我,“杨老师,您看这个教案这么写行不行?”“您上次课讲的热工原理,我有点没吃透。”她还常来听我的课,坐在教室后排,记笔记的速度比学生还快。没过多久,她就考上了东北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巧的是,我女儿那年也考上了中南大学的研究生。
“杨老师,您女儿在中南读研累不累啊?”她常来问我,眼里满是羡慕,“在职读研真累啊,白天上课,晚上写论文写到深夜夜,要是能像您女儿一样,安安稳稳读研多好啊。”
我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她和我女儿差不多大,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本该被人疼着护着,我却因为一时冲动,说了那么伤人的话。内疚像潮水似的,一下子把我淹没了。
郁红茜进步得很快,没过多久就评上了讲师。她还主动请缨去电厂给工人上课,电厂的师傅们都说:“郁老师讲得实在,咱们听得懂!”
有一次,她看见我桌上那本《热工仪器仪表》的原版英文教材,眼睛都直了:“杨老师,这本教材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看着她爱不释手的样子,干脆把书递给她:“你拿着看吧,我这年纪也用不上了。”她接过书,像捧着宝贝似的,一个劲地说:“谢谢杨老师!谢谢杨老师!”
转眼就到了我退休的日子,郁红茜抱着那本教材来送我,书的封皮已经被磨得有些旧了,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杨老师,这本书我看完了,本来想早点还您的,可总觉得没吃透,就又多留了阵子。”她顿了顿,突然红了眼圈,“谢谢您当初没怪我,还肯教我这么多。”
我看着她,想起青山湖畔的那片山楂林,想起她第一次看山时的惊喜,想起她说“俺们村”时的骄傲。我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当年那句话,你别往心里去。”她笑着摇头,眼里却闪着泪:“早忘了,杨老师,我只记得您给我讲题的样子,记得您把书借给我的时候。”
车开出校门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见郁红茜还站在门口,手里抱着那本旧书,像一株迎着阳光生长的小树。我忽然觉得,那些年的职场岁月,就像青山湖的水,看似平淡,却藏着最温柔的回响——那些不经意的帮助,那些迟来的道歉,那些默默的成长,都成了彼此生命里最珍贵的风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