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行舟的故事16(2 / 2)
那边海域上水波震荡,旋涡四起,像是海面上骤然刮起了飓风,海水嘶吼咆哮着,巨浪翻滚不已,几只小船在惊涛骇浪中疯狂摇晃,船上的人稳不住身形,不断被从水中冒出头来的明月宗弟子拖入海中。
渠山氏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内,尽管身手矫健,剑术高超,极善隐匿追踪与偷袭暗杀,但此时身在大海之中,手脚都被制约住,一身所长不能发挥出来,而明月宗弟子个个精通水性,此番海上作战便是如鱼得水一般,很快逐一在水中将渠山氏人制服。
早有战堂弟子爬上小船,解开腰间绳索等待着,每有一人被抛上来,便把人牢牢捆住,不出三炷香功夫,战斗结束,薛铮趴在船舷处问道:“有没有遗漏的?”
一名战堂弟子笑道:“一共十三人,应该没有遗漏。”
薛铮点头,“好,你们先把人带过去。”
他重新沉入水中,往年行舟这边游过来。
船身微微晃荡,哗啦啦一阵水响,薛铮扒住船舷从水中一跃而起。
年行舟问道:“完事了?都抓住了吗?”
“都抓住了。”他抹了抹脸上的水珠,看了看不远处的海面。
几名战堂弟子已驾驶着载有渠山氏人的小船往两艘龙骨船方向行去,其他战堂弟子也拥簇在周围,在水中划动健臂游着,不一会儿陆续上了龙骨船。
他隐约见到尹玉站在船头指挥着众弟子,将捆得紧紧的渠山氏人一一搬上大船,押到船底舱中。
“干得漂亮!”年行舟赞道:“看得我都手痒了。”
薛铮只微微一笑,低头进了船舱,将粗布门帘拉上,换去身上水靠。
他拧了拧头发上的水,束了个马尾,弯腰拿起蓬内准备好的衣物穿上。
强劲的海风吹来,撩动门帘,年行舟不经意回头,一下愣住了。
竹篾的舱壁空隙内漏进丝丝暗沉的光线,薛铮已经穿上长裤,正拿毛巾擦着肩膀上湿发滴下来的水珠,舱顶低矮,少年不得不佝着颀长精实的身体,胸腹肌壁间的沟壑因而更加分明,在昏黄朦胧的光束中像是一只得到上天眷顾,充满力量与美感的兽一般,很轻易便掳走了她的目光。
听见门帘翻飞的声音,他很快套上中衣,一手拢着衣领,一手伸过来拽住帘子,刚要放下的时候,他亦看见正注视着自己的姑娘。
海风暧昧地来回巡梭,少年精健的胸膛上还有细碎的水珠,刚劲的线条在敞开的衣衫下起伏着,这一瞬间两人都不约而同回忆起一些令人心跳加速的画面和片段。
目光黏住片刻,很艰难地分开,尴尬和苦涩随之弥漫开来,他背过身,飞快穿好衣袍,掀开门帘弯腰出来。
“鱼汤好了,你要喝么?”年行舟垂着眼问道。
薛铮走了几步,弯下腰来捧起水桶中的清水,浇了个满脸,揩干脸上水珠,道:“不喝了,那边大船上的人还等着,尽快过去吧。”
两人收拾停当,于沉沉暮色中将小船划到龙骨船边,上了尹玉所在的那艘海船。
尹玉吩咐弟子鼓起风帆,两艘海船趁着夜色,往雪雾洲方向乘风破浪而去。
十余日后,众人来到雪雾洲边境,尹玉留了大部分战堂弟子在船上,自己带了两名弟子,与薛铮和年行舟上了岸。
与四季如春,温暖舒适的崇清洲不同,雪雾洲的大部分地方,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覆盖在茫茫积雪中,气候寒冷,即使是在阳光晴朗的日子,风刮到脸上也是凛冽如刀。
雪雾洲幅员不大,稍一打听,便问明了雪湛岭的所在,没几日,几人来到岭下的一个小镇,稍事安歇。
尹玉与客栈掌柜聊起雪湛岭上的情况。
掌柜笑道:“雪湛岭上甚少有人居住,你们要找的这位女剑客我认识,她时不时会到岭下来采买东西,听她说她就住在岭上望东的方向,自己种了一大片梅树。”
尹玉谢了,想了想对薛铮道:“一般隐居的人都不太喜欢被过多人打扰,明日我们就不去了,你和年姑娘上岭吧,我们在这里等你们。”
次日一早,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薛铮与年行舟深一脚浅一脚地上了雪湛岭,找到望东方向的梅园时,已是傍晚时分。
大雪已停,天光黯淡,满目却仍是皑皑的白,看见压着重重积雪的梅枝上隐约透出点点嫣红,两人精神都是一振。
大片的红梅树是被低矮的藩篱圈住的,正中有扇简简单单的木门大敞着,一条碎石小径曲折通往梅林深处。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小径尽头,两间白雪压顶的石屋跟前,一名女子正在清扫门前的积雪,看见两人愣了一愣。
薛铮忙上前抱剑行礼。
女子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铁剑上,怔忪片刻,点头道:“进来吧。”
她引两人去了东边的一间屋子,支起窗棱,外头琼枝红梅,里头明窗静几,桌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还有零星的黑子白子,显见她时常与自己对弈。
“不知前辈如何称呼?”薛铮问道。
女子将棋盘收起,将屋角的红泥小炉放过来,淡淡笑了笑,“我叫明坤,你们唤我明姨便好。”
她取了墙角架上的茶具和茶杯过来,不一会儿炉上水烧开,丝丝缕缕的热气中,明坤提起水壶上的把手,将沸水注入茶瓮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