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一体双魂25(1 / 2)
年羹尧听到胤禩提及敦亲王胤?,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他知道这是胤禩在试探他的诚意和布局。他略微倾身,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音:“八爷明鉴。敦亲王性如烈火,对那位…的诸多举措,早已心怀不满。他与臣,确实有过接触,所言无非是感叹时局艰难,为八爷您和九爷的处境鸣不平罢了。”他巧妙地将私人联络粉饰成了对八爷党的同情。
胤禩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哦?仅仅是鸣不平?亮工,到了此刻,你我还需打这机锋吗?十弟的性子我了解,他若有三分胆,便敢说十分的话。他找上你这位手握重兵的抚远大将军,难道只是为了发发牢骚?”
年羹尧知道瞒不过,也不再绕弯子,沉声道:“八爷既已洞察,臣便直言。敦亲王确有…不甘雌伏之意。他曾言那位得位不正,苛待兄弟,若能得八爷您振臂一呼,他愿效犬马之劳。只是…”他话锋一转,点出了胤禩心中的顾虑,“只是,敦亲王身边耳目众多,京城防卫又在隆科多之手,仅凭他与臣,确实难成大事。若无八爷您运筹帷幄,整合朝野之力,我等不过是以卵击石。”
这番话既承认了与胤?的密谋,又将主导权和希望寄托在胤禩身上,虽然全天下确实是汉人占绝大多数,但架不住满人掌控了军权,年羹尧是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自立的,他只能寄希望于胤禩。同时,这番话也点明了当前最大的障碍——隆科多掌控的京城兵权。
胤禩沉默片刻,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他需要权衡,年羹尧的投诚是真是假?是否是胤禛设下的又一个圈套?但年羹尧带来的信息,尤其是关于胤禛对亲近自己之人的那种近乎病态的“执念”的分析,与他这些年的观察和隐隐的不安不谋而合。胤禛对胤禟、胤?乃至胤禵的处置,早已超出了政治清算的范畴,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私人怨愤。
终于,胤禩抬起头,眼中最后一丝犹豫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隆科多…此人看似忠于老四,但能在康熙朝末期和现在都稳坐钓鱼船,绝非纯臣。他心中,自有其权衡。京城兵权是关键,但并非铁板一块。”他看向年羹尧,“你在西北,可能确保关键时刻,有一支能快速机动的精锐,可行不可言说之事?”
这番话一出,年羹尧瞳孔微缩,知道胤禩这是真正下了决心。他郑重点头:“臣在西北经营多年,亲信精锐抽调数千入京,以换防、述职等名目,分批潜行,并非难事。只是需要时间,且需里应外合之机。”
“机,可以等,也可以造。”胤禩的声音冷峻,“老四如今重用粘杆处,监视宗室大臣,已是人心惶惶。他越是如此,反弹之力便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的帮手。朝中,并非所有人都甘愿匍匐在他脚下。”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譬如,那位同样位高权重,却也被皇上隐隐忌惮的'舅舅'隆科多,未必就不能争取。至少,可以让他保持中立。”
胤禩说到“舅舅”这个词的时候,重音很明显,同样是孝懿仁皇后养的孩子,他可不会厚着脸皮管隆科多叫舅舅!在胤禩看来,胤禛对隆科多的亲近不过是这人为人刻薄,连自己母族都背叛的铁证罢了。
年羹尧心中一震,没想到胤禩竟然将主意打到了隆科多头上,但细想之下,这确实是打破僵局最关键的一步。若能稳住或拉拢隆科多,京城的局势将瞬间逆转。
“八爷深谋远虑。”年羹尧由衷道,“只是隆科多与皇上关系匪浅,如何争取?”
胤禩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是人,便有弱点,有所求。隆科多求的,无非是家族长保富贵,以及…那份从龙之功带来的权势能延续下去。若让他看到,跟随老四的前路并非坦途,甚至可能免死狗烹呢?年大将军,你如今的处境,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胤禩当然知道隆科多的野心不止于此,多年广交朝臣,他对于隆科多是个什么人心知肚明,但不论隆科多有多大的野心,活下去永远是第一位的。
年羹尧恍然,自己正是胤禛可能“兔死狗烹”的活证据,这完全可以用来离间隆科多与胤禛的关系。
“臣明白了。”年羹尧道,“此事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自然。”胤禩点头,“今日之议,出你之口,入我之耳。联络敦亲王、渗透京城、试探隆科多…这些事,你我分头进行,务必隐秘。至于宫里…”他看向年羹尧,眼神复杂,“让华妃务必小心,暂且隐忍,不必人争一时长短,保全自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助力。关键时刻,她在宫中的位置,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