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8章 谁在替死者说话(1 / 2)

加入书签

夜,云港市的天际线在暴雨中模糊成一片流动的光影。

苏明玥坐在“观察哨”指挥中心的最深处,四周是二十四块实时跳动的数据屏,映照着她苍白却锐利的脸。

窗外雷声滚滚,像命运擂动战鼓,而她的指尖在键盘上疾驰如刃,划开一层又一层加密数据的黑幕。

那一行字仍在她脑中回响:“密钥验证通过,反击通道开启。”

不是机械合成音,也不是标准播报——那声音里藏着一丝极细微的颤音,几乎被压缩算法抹除,若非她拥有【商业直觉】,根本无法捕捉。

可就在她闭眼凝神的一瞬,那颤音竟与记忆深处某个片段共振:朵朵三岁生日时,第一次唱《小星星》,唱到第二个“亮”字时,嗓子突然破音,发出一个短促的、带着笑意的震颤。

和那段讯息里的波动,完全一致。

她猛地睁眼,瞳孔收缩。

“调取数据库所有含童声音频记录。”她命令系统,声音冷得没有温度,“时间范围:三年前至今,重点筛查已删除或低码率备份文件。”

AI开始运算,进度条缓慢爬升。

每一秒都像刀锋刮过神经。

她知道厉知行不会只用一次威胁——幼儿园监控里的红点只是开始,真正的杀招藏在舆论背后,在人心最脆弱的地方。

凌晨两点十七分,警报轻响。

小陆揉着通红的眼睛冲进来,手里捏着一份波形图。

“找到了!一段32kbps的p3,来源是新加坡节点转发的旧视频备份——三年前‘阳光未来’儿童合唱比赛,官方说服务器故障全删了,但有个家长私下上传过片段,后来也被下架了。”

他将音频导入分析仪,屏幕上顿时浮现出复杂的谐频图谱。

“你看这里。”小陆放大某一段波形,“这个频率段本不该出现在童声里,它被人为嵌入了一种类似摩斯电码的脉冲节奏。更奇怪的是……它的基频与朵朵语音样本的共振匹配度高达91.6%。”

苏明玥盯着那串跳动的数字,指尖微微发凉。

这不是巧合。

这是父亲留下的“记忆锚点编码法”——他曾说过,真正的秘密从不写在纸上,而是藏在声音的褶皱里,只有听见“沉默的人”,才能解开锁链。

她忽然明白,那句“反击通道开启”,不只是警告,更是召唤。

可还没等她喘息,许昭宁的紧急通讯弹了出来。

“明玥,出事了。”他的声音透着焦灼,“厉知行的水军全面压上,头条、微博、抖音热搜前十占了六个。《明玥观察哨是慈善还是诈骗?》《白莲花的眼泪生意》这些标题全在推。还有三个‘受害者家属’出来指控你诱导他们曝光隐私换流量……”

屏幕一闪,三段短视频自动播放。

镜头前的女人哭得撕心裂肺:“她说只要我说出来,就能改变制度……结果呢?我丈夫死了,我家破产了,现在所有人都指着我儿子说是‘靠死人赚钱的网红’!”

另一个男人攥着泛黄的照片:“我女儿才十二岁,她录了那段话后就被同学霸凌,转学三次……苏明玥,你还记得我们吗?”

评论区早已沦陷。

“伪善者滚出公益圈”“资本包装的圣母婊”“用别人痛苦立人设”等言论疯狂刷屏。

许昭宁调出舆情模型,红色曲线如毒蛇般攀升。

“传播路径异常精准,这三个视频的爆发时间点,分别对应‘文化振兴基金’旗下三只信托产品的兑付窗口期前48小时。这不是情绪发酵,是金融操盘配合舆论绞杀——有人想逼你抛售资产,制造流动性危机。”

苏明玥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一丝波动。

但她体内那股熟悉的灼热感正在苏醒——【商业直觉】在躁动,像一头被惊动的猛兽,感知着谎言背后的缝隙、情感操控的节奏、以及那些隐藏在眼泪之下的算计。

她忽然笑了。

笑得冰冷,却带着猎手终于看清陷阱布局的快意。

“他们以为我在用情感做武器?”她低声说,“但他们忘了,情感也是数据,悲痛也能建模。”

她拨通颜微的电话。

“我想做一个项目,叫《听见沉默》。”她的声音平稳,“只收不愿露脸的家属录音,匿名发布,不做任何剪辑渲染。我们要让那些真正想说话的人,被听见。”

颜微沉默片刻:“你现在做这个,只会被说成是在收集‘悲惨素材’,巩固你那套救世主叙事。”

“我知道。”苏明玥点头,“所以你不提我。就说这是‘无名者之声’计划,由你主导,公益律师团队发起。”

她顿了顿,将那段异常谐频录音发了过去。

“但我需要你相信我——有些声音,不只是控诉,它们本身就是证据。”

电话那头长久寂静。

雨声敲打着窗。

良久,颜微的声音响起,低沉而坚定:“……我信你一次。”

挂断电话后,苏明玥起身走到窗前。

整座城市仍在喧嚣,热搜上的骂名如潮水汹涌,而她的目光却落在远处一座老旧社区的轮廓上——那里藏着一台三十年历史的磁带录音机,老吴的棚子,父亲生前最后去过的地方。

她轻轻抚过桌面,指尖停留在一张泛黄的照片边缘。

下一刻,她打开内线,语气不容置疑:

“通知阿K,准备启动‘创伤共鸣网络’跨区域锚定。我要让每一个曾被删除的声音,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黑暗中,她的眸光如刃。

风暴未歇,猎场已开。第148章 谁在替死者说话(续)

暴雨仍未停歇。

老吴的录音棚藏在云港市最南端一条逼仄巷子里,墙皮剥落,电线裸露在外,像一具被时代遗忘的躯壳。

可正是这间破旧到连wi-Fi信号都懒得覆盖的小屋,成了“听见沉默”第一场录制的起点。

苏明玥站在门口,指尖轻触门框上那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她十二岁时,父亲用铅笔为她量身高留下的印记。

十年过去,木头腐朽,字迹模糊,可她还记得那天他说:“声音比身高更难伪造,丫头,你要学会听真话。”

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棚内昏黄灯光下,第一位受访者已经就位。

女人约莫五十岁上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神情平静得近乎冷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