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沉默的回声(1 / 2)
深夜十一点四十三分,云港市的天际线依旧被霓虹切割成无数条流动的河。
苏明玥站在落地窗前,指尖夹着那张泛黄的便签,目光深沉如深海。
窗外城市的灯火倒映在玻璃上,与她眼底的冷光交织成一片无声的对峙。
父亲留下的字迹仿佛还带着温度——“他们怕的不是你揭穿,是你让光有了形状。”
而现在,她终于开始塑造这道光。
办公室内,许昭宁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跳动着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共情爆发预测图”。
红点密集地分布在长三角与西南地区,像一场即将席卷全国的情绪风暴。
最集中的两个爆发点,锁定在上海外滩金融论坛前夕和成都“民生之声”直播听证会现场。
“三十六小时内,舆论机器就会启动。”他压低声音说道,“这次不是零星的控诉,而是系统性的围剿。节奏、情绪峰值、传播路径……全都精确到分钟级同步,像是有人在远程操控集体悲痛。”
苏明玥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转身,将便签轻轻放回抽屉。
在金属滑轨合拢的轻响中,她眼神一沉:“那就别等他们出手了。”
她拨通内线:“小陆,准备推送。”
——今晚十二点整,“明玥观察哨”官网将不再发布声明、澄清或反击稿。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没有文字说明的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三个字:《请安静》。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上海某心理研究院,林晚正戴着降噪耳机,反复播放一位“失独母亲”的控诉录音。
她已经连续工作了七个小时,双眼布满血丝,但始终紧盯着脑电波图谱与语音频谱的交叉数据流。
作为一名专攻创伤记忆重构的心理干预师,她见过太多真实的崩溃,也识别过无数伪装的眼泪。
但这一次,她察觉到了异常。
“哽咽出现在第4.7秒,持续1.2秒,频率380赫兹——和上一个案例完全一致。”她低声自语,调出第三个样本进行比对,“停顿节奏、呼吸间隔、情感转折句式……这不是巧合。”
她迅速接入临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标准化情绪表达”“催眠后语言模式”“群体性替代创伤”。
系统跳出一份尘封档案:《潮汐协议·行为模组训练手册(草案)》,签署单位为“天枢心理健康促进中心”,项目编号t - 7,备注栏写着一行小字:“适用于高敏感舆情事件中的公众共情引导。”
林晚的手指微微颤抖。
这不是普通的心理辅导项目,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悲痛复制程序”——通过定向催眠与语言建模,将普通人训练成“标准受害者”,再借助媒体平台释放统一模板的情感冲击,制造出看似自发、实则被操控的民意浪潮。
更令人心惊的是,部分受访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海马体与前额叶之间存在短暂的记忆断层,边缘系统活跃度异常升高——这是典型的选择性记忆覆盖特征,意味着他们的“痛苦回忆”很可能并非亲身经历,而是被植入的。
“他们在用别人的伤疤演戏。”林晚摘下耳机,声音干涩,“而观众根本分不清真假。”
她立刻起草了一份紧急报告,但刚写到一半,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陌生号码发来的链接,标题只有四个字:请安静。
她犹豫了片刻,点击进入。
网页加载得极慢,最终只浮现出一片纯黑背景,中央一行白色字体缓缓浮现:“今晚,请安静听一段声音。”
下一秒,音频自动播放。
雨声。
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节奏缓慢而压抑。
然后是一个女人的声音,颤抖着,几乎读不下去地念着一封信:
“小宇,妈妈今天去了你学校……他们说,你的课桌还留着,没人敢动。你说要考复旦的,怎么就……就不回来了呢?那天你说想吃我包的韭菜馅饺子,我说太忙了,改天吧。可哪有什么改天……”
话还没说完,她就泣不成声。
林晚愣住了。
这不是剧本化的哭诉,没有刻意煽情的修辞,也没有精准卡点的情绪爆发。
它粗糙、破碎、充满沉默的裂痕,就像一根生锈的针,悄无声息地扎进人的神经末梢。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抚上太阳穴,忽然发现自己的呼吸节奏,竟与那雨滴落下的频率同步了。
滴、滴、滴——稍顿——滴。
三短一长。
她猛地睁大眼睛,翻出随身携带的摩斯密码对照表,心跳骤然加快。
“hERE”——在这里。
是谁,在用这种方式传递信号?
而就在这一刻,远在云港的苏明玥闭上了眼。
她启动了【商业直觉】。
刹那间,世界陷入一片静谧。
所有的杂音都退去了,只剩下那段音频在她意识深处无限放大——雨声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编码载体;母亲的哭泣也不是单纯的哀恸,而是某种隐藏信息的共振媒介。
她的直觉如刀锋划过迷雾,精准地捕捉到那雨滴间隙中的微妙波动:不仅仅是摩斯密码,还有更深层的谐频嵌套,像是层层包裹的密钥。
父亲当年教她的不只是求救信号。
他留下了一套以真实情感为锚点的定位系统——唯有未经修饰的创伤,才能激活这条隐秘通道。
谎言无法产生共鸣,表演无法产生共振,唯有真心才能破除虚妄。
她睁开眼,眼神锐利如刃。
“找到了。”她轻声说道,“你们藏得再深,也逃不过真正的悲痛。”
她拿起电话,声音冷静至极:“通知技术组,准备跨区域溯源分析。我要知道这段雨声,最初是从哪里响起的。”
电话挂断前,她望向窗外,轻声补了一句:
“爸爸,我听见你了。”
而在成都南郊一处荒废多年的科技园区深处,一台常年处于休眠状态的私人服务器,悄然亮起了一盏绿灯。
第152章 沉默的回声(续)
雨还在下。
成都南郊的科技园区像一头沉睡的巨兽,钢筋骨架在夜色中沉默矗立。
荒草漫过台阶,藤蔓缠绕着锈蚀的铁门,唯有那栋三层小楼的地下室——那台私人服务器所在的机房——泛着微弱却执拗的绿光。
小陆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与亢奋:“姐,频谱剥离完成了。雨滴之间的空隙不是随机的,是双层编码结构。外层摩斯密码指向Ip地址,内层……是情感谐频密钥,必须用‘真实悲痛’才能解码。这系统,根本就是以情绪为燃料。”
苏明玥站在服务器前,指尖轻抚冰冷的金属外壳。
她没说话,但心跳比任何言语都响亮。
顾承宇悄然走近,将一张热成像图递到她手中:“设备仍在运行,每日午夜自动上传数据包,目的地未知。但它连接的是‘潮汐协议’的旧网残余节点——一个理论上三年前就被物理隔离的幽灵网络。”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你父亲的名字,在登录日志里出现过十七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