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归葬易筋经第三式:离卦内观(2 / 2)
为啥是138.5°?平举胳膊是180°,往下收41.5°就是这个数。而41.5°正好是52Hz声波在胸腔里共振的"黄金夹角",就像给窗户开了合适的缝,风才能灌得满满当当。
(有学员开腋只到120°,说:"喘气总像吸不满,胸口闷得慌;调到138.5°,突然觉得'呼'地一下,气冲进了丹田,满得晃荡——原来腋窝没打开,胸腔就像没拉开的风箱,抽不动劲。")
三、呼吸配合:"深吸慢呼"的气行轨迹
开腋站稳后,吸气要深,能感觉到肋骨像扇子一样打开,直到胸口微微发涨(这是肺活量增到520L的信号);呼气时别松劲,想象气顺着胳膊往指尖走,像水流过光滑的水渠。
这时候摸腋下的极泉穴,该是温热的——要是发凉,就是腋角没开够,经气在这儿"卡了壳";要是发烫,就是劲儿用大了,胸肌被扯过了头。
(有个学员呼气时忍不住收了腋,说:"气刚跑到肘弯,就像被拽了回来,胸口发闷。师傅让我呼气时'守住腋角',气一下就顺了,原来呼气松劲,等于给刚打开的闸门又关了道缝。")
四、收势要诀:"缓收腋"的气归丹田
收势时别猛地放下胳膊——先慢慢合腋,从138.5°一点点收回到自然下垂,就像慢慢关闸门。这时要跟着呼气,想象气顺着胳膊往回走,最后沉到丹田(肚脐下三指),摸肚子该是暖暖的,这是经气"归库"的信号。
要是收得太急,就像突然关闸门,经气容易"撞"在胸口,第二天可能觉得发闷。老师傅说:"开腋像放船出海,收腋像引船入港,都得慢,急了就容易翻。"
这一式的关键,全在"辰时的潮、开腋的度、呼吸的劲"。辰时没赶上,经气没劲儿跑;腋角差一点,胸腔装不满气;呼吸乱了套,气就像没舵的船,四处乱撞。就像老船工说的:"涨潮时把帆开到正好的角度,再顺着风向调帆,船才能跑得又稳又远——人体的经气,也认这份'天时地利'的巧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