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 苏轼赠诗(2 / 2)

加入书签

三人围坐院中,旁边的桌案上摆满各色调料:猪油、蜂蜜、酱油、磨成粉末的香料。

还有成堆的羊肉串与今日新采买的时蔬——藕片、白菜、青葱与韭菜。

黄忠嗣挽起袖子坐在炉前,抓过一把肉串架在铁条上。

炭火渐旺,羊油滋滋渗出油花,他熟练地刷上酱油与蜂蜜,手腕翻转让肉串均匀受热。

十几息后香料粉簌簌洒落,霎时腾起的香气勾得苏轼喉结滚动。

"忠嗣,你这香料里都有什么?香气怎这般勾人?"苏轼盯着金黄油亮的肉串,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特制的方子。"黄忠嗣转动着肉串笑道,"陈皮茴香打底,配良姜、丁香、肉桂、八角,统共十二味香料研磨配比。"

苏轼闻言拊掌:"论及庖厨之道,我竟要甘拜下风了。"

"民以食为天,自然要多下功夫。"黄忠嗣说着,将烤好的肉串递给二人,目光灼灼地等待评价。

苏轼接过便咬,却被烫得龇牙咧嘴,连连哈气。

黄忠嗣见状笑道:"子瞻兄慢些,仔细烫着。"

待热气稍散,苏轼咀嚼数下,眼中惊喜愈盛:"忠嗣这烤肉当真绝味!"言罢又连啃几口。

秦虹亦颔首附和:"黄兄的烤肉我虽非初尝,却次次觉着惊艳。"

黄忠嗣展颜道:"你们吃得尽兴便好。"

见两人吃得开心,黄师傅笑了笑,把旁边伺候的仆人叫过来。

将烤好的一把羊肉串放在碗中说道:"拿去给我阿娘与妹妹尝尝。"

仆人立即端起碗往后院跑去。

黄忠嗣本想喊她们一起出来烤的,只是母亲执意不肯。

他望着仆人的背影暗啐道:"这万恶的封建礼法。"

摇摇头,继续专注手中的烤肉。

这顿烤肉宴持续了半个时辰才结束。

恰好今日天朗气清,三人吃完后索性留在院中,围坐在石桌旁闲谈。

苏轼忽然感叹:"忠嗣啊,你今日可罪过大了。"

黄忠嗣闻言一愣:"子瞻兄此话何意?"

"还有三日我就要离开汴京了,"苏轼怅然道,"如今尝过你这烤肉滋味,倒叫人舍不得走了。日后若再吃不到这般美味,这日子该多难熬?你说这算不算罪过?"

"哈哈哈!"黄忠嗣大笑,"子瞻兄,这有何难?我送你些香料便是。"

苏轼眼睛一亮:"那我可就却之不恭了?"

"小事一桩。"黄忠嗣无所谓地摆摆手。

苏轼心中感动,随后起身说道:"今日与两位贤弟结识,真乃人生之幸事。可惜不日将要分离,也不知未来何时能与你们再见。想赠诗一首,聊表心意。不知二位贤弟意下如何?"

两人连忙起身。

黄忠嗣笑道:"子瞻兄愿为我二人作诗,乃我二人荣幸。当洗耳恭听!"

秦虹也连忙拱手:"在下亦是!"

"哈哈哈,好!如此就献丑了。"苏轼闭上眼睛沉思片刻。

约莫一刻钟后,他睁开眼睛笑道:"我这首诗,名为《汴梁春宴酬黄秦二友》。"

说罢在院中负手踱步,朗声吟诵:

汴水春深柳未绵,初逢新火试烹鲜。

青烟漫卷胡姬笑,赤炭频翻越客怜。

十二香回云外寺,三千味压御前筵。

他年若过西子畔,更乞莼羹换酒钱。

待最后一句吟罢,二人击掌赞叹,连声称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