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周期重合(2 / 2)
现代线的粒子对撞机在模拟周期重合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与古代线相同的警告:“三周期合,天地易位。” 林教授查阅《史记?天官书》,发现其中记载 “五星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义致天下”,而 “五星聚” 的周期,与三个周期的重合周期存在数学关联。当他将警告中的 “易位” 参数输入地球磁场模型,模型显示地磁场可能在周期重合时发生逆转,逆转的速率与殉葬坑齿轮的转动速率相同,“古人的警告不是迷信,是对物理规律的直观描述。”
古代线的萧决在整理人牲遗物时,发现一枚刻有周期表的骨片。骨片上的 “三百六旬”“十二转”“七日” 等字样旁,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值,数值的单位与现代焦耳存在十进制换算关系。当他将骨片与祭祀鼎对接,鼎身投射的星图中,参宿四的位置爆发出红光,红光的持续时间正好是 365 个齿轮转动周期,而间隔时间则与 “七日而复” 的周期相同。“是脉冲式传输。” 姜绾突然明白《祀典》中 “聚五星之气” 的真正含义,“古人通过周期控制,让能量传输既高效又安全。”
两条时空的周期研究在此刻形成完美闭环。古代的《祀典》记载、殉葬坑齿轮、人牲祭祀与现代的义肢频率、能量公式、星门模拟共享同一套周期法则,365 天、齿轮转动、次声波这三个看似无关的周期,其实是打开星际通道的三重密码。姜绾望着屏幕上重叠的古今数据,突然明白周期重合的真正意义 —— 不是简单的时间巧合,而是先民设计的宇宙级通信协议,用地球的公转周期、生物的节律周期、器物的物理周期作为 “校验码”,确保接收的星际信号真实可靠。
当现代队的 o 型血队员与 A 型血队员同时触碰周期模拟装置,屏幕上的红色能量流突然被蓝色防护层包裹。防护层的分子结构中,每个原子的振动周期都与 o 型血的共振周期相同,形成与古代线相同的平衡场。林教授将这种平衡参数输入 “传承号” 的防御系统,飞船的能量护盾突然生成与祭祀鼎相同的三重周期屏障,屏障的抗压强度正好等于参宿四爆发产生的冲击波压力,“这才是周期重合的终极智慧。” 他看着屏障上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与《祀典》中 “和而不同” 的记载形成跨时空的呼应。
古代线的姜绾在青铜鼎底发现新的刻痕,用星砂填充后显现出与现代相同的周期图谱:三个周期就像三条缠绕的绳索,共同牵引着能量流在星际间穿梭。图谱的终点标注着 “昆仑墟” 三个字,字体的笔画由不同周期的波形组成,其中横画是 365 天周期,竖画是齿轮转动周期,撇捺则是次声波周期。当她转动鼎耳的齿轮,图谱突然投射出先民的全息影像:一群人正在调整齿轮的转速,试图让三个周期完美重合,而他们手中的青铜令牌,与现代实验室的陨铁小球有着相同的星图纹路。
沈彻的实验室里,周期重合的倒计时即将归零。义肢与殉葬坑齿轮的转动频率完全同步,实验室的青铜器表面都浮现出与参宿四相同的螺旋符号。当最后一秒到来,义肢突然投射出通往参宿四的能量通道,通道的稳定程度是单一周期时的 37 倍。但就在能量即将传输的瞬间,通道突然被蓝色光带切断 —— 光带的频率与 o 型血的共振周期完全相同,与古代线璇玑阴阳镜的防御场形成跨时空共鸣。沈彻盯着逐渐消散的通道,终于明白先民在周期设计中留下的后手:重合不是为了打开通道,而是为了验证通道的安全性。
星砂在昆仑墟与现代实验室同时沉淀,金色颗粒在两地的地面组成相同的三重周期符号。姜绾看着符号中心的红点,突然想起那具女性骸骨胸腔的齿轮 —— 原来齿轮的每个齿牙都对应着不同的周期节点。当古代线的星砂与现代线的星砂在屏幕上重叠,符号突然展开成完整的星图,地球与参宿四之间的航道被三条光带包裹,分别对应着《祀典》周期、齿轮周期、义肢周期,光带的交织处形成稳定的能量流,既有 A 型血的共振能量,也有 o 型血的防御因子。
姜绾握紧手中的青铜令牌,令牌上的 “天市垣” 星图正在按三个周期同步转动。她突然明白这些周期记录的不是时间,而是文明存续的节奏:就像地球绕日的周期确保了四季分明,生命活动的周期维持了生态平衡,人类与星际的周期共振则保证了交流的安全。周期重合的瞬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 它让人类明白,真正的星际文明,不是强行打破规律,而是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共生的节奏,就像这三个跨越时空的周期,在差异中达成完美的和谐,指引着文明在星海中稳健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