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耐克危机,韦德的救赎之战!(1 / 2)
与此同时,黄驹在比赛中被詹姆斯撕碎的那件勇士队3号球衣,也被金州当地的一名华人球迷,以39万美刀的天价拍下,引起舆论和媒体方面的哗然。
今年这场总决赛G1的精彩绝伦和险象环生,也把NBA总决赛的热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根据相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总决赛第一场的比赛直播,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时观看人数,突破了15亿人,创下全新记录。
特别是在比赛末节和加时赛的精彩时段,同时观看和在线的人数更是突破了历史新高。
球迷足够多,热度足够大,黄驹和詹姆斯共同完成的这“撕裂一扣”,意义和影响力便越发深远,全球各地的球迷群体们都开始津津乐道。
借了这“撕裂一扣”的热度,球迷们和媒体关于詹姆斯的话题甚至超过了黄驹,网络上更是尽极调侃,还给小皇帝起了几个别出心裁的绰号,诸如“辣手摧衣”、又比如“耐克杀手”。
黄驹和詹姆斯在这场总决赛中双双拿下了三双数据,这也是NBA的总决赛历史上,第一次有两名球员在同一场比赛中拿到三双,
即便后来者那些没看过比赛直播和视频的球迷,仅从这场比赛中球员们的数据上,就能感受到这场比赛的经典。
黄驹加时赛连得12分,同样创造了NBA总决赛历史上单个加时赛的个人得分新高。
同时斯蒂芬·库里在这场比赛中命中8个三分球,拿下全场最高的37分,总决赛单场8个三分球,也是继黄驹之后,在总决赛上单场命中三分球第二多的球员。
联盟两个最会投三分,得分爆炸力也最强的球员如今身在同一支球队,金州勇士队的强大便不言而喻。
除了库里的37分和黄驹的29分三双之外,替补上场出战30分钟的安德烈·伊戈达拉,在这场总决赛上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全面和韧性,拿下全队第三高的19分,外加5篮板4助攻3抢断1封盖的全面数据。
另外科怀·伦纳德13分6篮板2抢断,大卫·李12分10篮板1封盖,大姚虽然只有6分3篮板,加时赛的那个三分球却是相当关键。
在黄驹和库里的带动下,勇士队5人得分上双,通过“撕裂一扣”和加时赛的一波流惊险赢下迈阿密热火,给夺冠定下了正向的基调。
热火队虽然最终遗憾输掉了这场总决赛G1,詹姆斯也因为撕烂球衣事件被球迷们调侃嘲讽上了热搜,还连累耐克股价暴跌,
但客观评价,热火队这场比赛整体上打的还是非常强势的,攻防两端都奉献出了高水平的个人和团队表现,否则也不会把勇士逼到了悬崖边上,让黄驹常规时间里只拿到17分了。
詹姆斯瑕不掩瑜,加时赛虽然拉了,但常规时间里的35分12篮板10助攻2抢断1封盖,却是展现出了顶级球队领袖的风采,
在韦德被黄驹严防全场只拿到9分的情况下,28岁的詹姆斯彻底爆发出了最强的能量,打出了个人职业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一场“里程悲”。
波什拿下18分10篮板,给詹姆斯分担了不少压力,替补上的雷·阿伦成为奇兵,全场命中6个三分球拿下20分,差一点便成为了准绝杀勇士的功臣。
泰森·钱德勒和替补上的肖恩·巴蒂尔,也都有得分上双的表现,哈斯勒姆在防守端兢兢业业,总体上来看,这场比赛热火有47分钟都是场上打的更好的那支球队。
换做黄驹的勇士之外,任何一支球队恐怕都难以抵挡迈阿密热火今夜的疯狂,但很可惜的是,他们再次成为了联盟第一人的背景板。
比赛虽然输了,但热火队严防黄驹的策略却是取得了成功,这也让帕特·莱利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势必要把围剿黄驹的防守策略进行到底。
结束了当天晚上的赛后新闻发布会,帕特·莱利也严格监督热火队的球员们返回酒店休息,不允许在客场比赛期间有任何进出当地夜店酒吧的行为,否则直接被处以罚款和队内禁赛。
同时帕特·莱利也让斯波尔斯特拉,制定了极度严厉和苛刻的训练计划,在总决赛G2开打前的这两天时间里,热火球员每天都至少要集训9个小时。
对于莱利的苛严,热火队的球员们早就心生不满了,三巨头有追求和目标在身,再加上本身也有顶级的体魄,因此对莱利的严格多少还能接受,角色球员们就难免要怨声载道了。
黄驹被詹姆斯撕烂球衣情况下的逆天补扣,相关图片和视频在各大网络和视频网站上疯狂传播起来,在国内不到1天的时间,海报便卖出去了几十万份,最新一期《篮球先锋报》的销量也暴涨了200%还多。
和耐克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各大体育品牌公司,包括阿迪、锐步、安德玛以及国内的安塔、李柠等,都抓住商机和噱头,趁势宣传炒作自家的产品,纰漏耐克球衣近年来的生产内幕和球衣质量下滑的原因。
在被群起攻之的情况下,耐克为此花费了超过8000万美刀的公关费,却依然无法阻止退订和股价蒸发的势头。
要知道詹姆斯和耐克在2010年签订的第二份合同,也才不过是5年1亿美刀而已。
菲尔·奈特和热火老板米基·阿里森,原本还指望今年的总决赛,热火能够在詹姆斯的带领下登顶巅峰,“小皇帝”也能风评反弹,商业价值暴涨,让耐克和热火都从中受益。
但却万万没想到,第一场总决赛打下来,詹姆斯就出其不意的拉了一坨大的,直接让耐克集团的风评跌到谷底。
波特兰,耐克总部,高级会议室内。
氛围紧张,十几名耐克的高管,此刻正坐在会议桌前,由菲尔·奈特亲自组织,为公司最近所面临的巨大考验和难关商讨决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