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2章 压力触发机制调试(2 / 2)

加入书签

四、应急解除测试:双人密钥的 “快速响应”(1971 年 6 月 3 日 14 时 - 16 时)

14 时,应急解除测试启动 —— 核心是验证 “双人密钥插入→解除自毁装置” 的响应时间(≤0.19 秒),以及解除后的复位功能,确保在误触发前能快速停止自毁。测试中,小王与老宋、老李与老周两组交替测试,记录解除时间,排查 “密钥插入偏差”“同步性” 等问题,人物心理从 “担心配合不畅” 转为 “协同高效的安心”。

测试流程的 “规范制定”。团队明确应急解除的步骤:1准备:将自毁装置触发至 “预警状态”(加压至 17kg,胶囊微动但未破,此时自毁装置已通电,等待触发);2插入:两人分别持 A 密钥(代表团团长保管)、b 密钥(密码员保管),对准锁孔同时插入(插入深度 19 毫米,确保接触良好);3转动:两人同时顺时针转动密钥 19 度,听到 “咔嗒” 声即表示解除成功;4记录:小王用高速秒表(精度 0.001 秒)记录 “插入→转动→解除” 的总时间,要求≤0.19 秒(190 毫秒);5复位:解除后,检查自毁装置是否恢复初始状态,再次加压至 19kg,胶囊仍能正常破裂(确保解除功能不影响后续触发)。“步骤要同步,一人快一人慢,时间就超了。” 老宋提醒,他与小王先练了 5 次配合,熟悉彼此的动作节奏。

多组测试的 “数据记录”。两组交替测试 19 次,记录关键数据:1小王 & 老宋组:最快 172 毫秒,最慢 188 毫秒,平均 180 毫秒;2老李 & 老周组:最快 175 毫秒,最慢 190 毫秒(刚好达标),平均 183 毫秒;3偏差分析:最慢的一次是因老李密钥插入偏慢(差 50 毫秒),后续调整配合节奏后,均≤185 毫秒。小王还测试了 “单密钥插入” 的情况 —— 仅插入 A 密钥或 b 密钥,自毁装置无响应(符合 “双人控制” 要求),避免单人误解除。“双人配合的关键是‘眼神交流’,插入前对视一眼,同步动手。” 老周笑着说,他与老李配合多年,动作很默契。

解除后的 “复位验证”。每次解除测试后,老周都会重新加压至 19kg,验证自毁装置是否正常:119 次解除后,胶囊均能在 19kg 时破裂,响应时间 0.17-0.19 秒,无异常;2检查密钥锁内部结构,无因多次插入导致的磨损(密钥齿纹完好,锁芯无卡滞);3测试解除按钮的 “锁定功能”—— 解除后若未复位,自毁装置处于 “休眠状态”,即使加压至 22kg,也不会触发,需按 “复位键” 后才能恢复。“应急解除不是‘一解了之’,还要能恢复,不然解除后设备就废了。” 老李强调,他还记录了解除后的维护流程,如每周检查密钥锁的灵活性,避免生锈。

五、调试后规范制定与批量适配(1971 年 6 月 4 日 - 6 日)

6 月 4 日起,团队基于调试结果制定《压力触发机制调试规范》,同时开展批量适配准备 —— 规范明确阈值测试、缓冲安装、应急解除的标准流程;批量适配则确保每台密码箱的触发机制都符合 19kg 阈值、0.7 毫米缓冲垫、≤0.19 秒解除时间的要求,为后续量产做准备。过程中,团队心理从 “调试成功的轻松” 转为 “批量落地的严谨”,将测试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

调试规范的 “细化与发布”。团队制定的规范涵盖三部分:1触发阈值测试:液压机加压速度(每分钟 2kg)、梯度节点(17kg 记录微动,19kg 确认破裂)、重复测试次数(≥3 次,误差≤0.07kg);2缓冲垫安装:丁腈橡胶垫规格(0.7 厚、50 Shore A 硬度)、安装位置(传感器与底座之间)、固定方式(硅酮密封胶,胶层厚度 0.07);3应急解除:双人配合要求(同步插入、转动)、响应时间标准(≤0.19 秒)、复位验证流程(解除后需测试触发功能)。“规范要让车间工人也能看懂,比如‘每分钟 2kg’,要写‘液压机手柄每转 3 圈,压力上升 1kg’,避免歧义。” 老周补充,规范还附了示意图,标注关键尺寸。

批量适配的 “设备与人员准备”。1设备:准备 3 台校准后的 YE-30 液压机(用于批量测试)、19 套压力传感器(确保每台设备都有精准量具);2人员:培训 19 名调试员(每人需通过 “阈值测试 + 应急解除” 考核,误差≤0.1kg,解除时间≤0.19 秒);3物料:批量采购丁腈橡胶垫(按 10 倍冗余准备,1900 块),确保尺寸精度一致(厚度 0.7±0.01)。小王负责培训调试员:“测试时一定要慢,到 17kg 后每分钟升 1kg,错过破裂点就只能重新来。” 他还制作了 “调试 checklist”,每完成一项打勾,避免遗漏。

适配计划的 “制定与风险预案”。团队制定批量调试计划:16 月 10 日前:完成 19 台样机的触发机制适配(含阈值测试、缓冲安装、应急解除测试);26 月 15 日前:提交样机调试报告,报国防科工委验收;36 月 20 日后:启动批量生产(计划生产 190 台,应对联合国代表团需求)。风险预案包括:1橡胶垫缺货:联系 2 家备用供应商(上海橡胶厂、北京密封件厂),48 小时内可补货;2调试员技能不达标:安排老调试员带教,确保每人都能独立操作;3液压机故障:预留 1 台备用机,故障后 30 分钟内切换。“批量生产最怕‘批量出错’,所以前期准备要做足,每台都要测,不能抽检。” 老宋强调。

6 月 6 日,首台批量样机调试完成 —— 老周加压至 19kg,胶囊准时破裂;小王加缓冲垫后做震动测试,累积压力 9kg;老李与老宋做应急解除,时间 178 毫秒,全部达标。老宋拿着调试报告,对团队说:“从化学自毁装置初装,到今天触发机制调试完成,我们把‘安全’两个字抠到了毫米、毫秒级,后面批量生产,就按这个标准来,绝不能降。” 窗外的阳光照在样机上,箱体上的 “压力触发区” 标识与缓冲垫的位置对齐,这个小小的触发机构,即将成为纽约之行中 “安全与误触” 的最后一道平衡线。

历史考据补充

液压机与传感器参数:《YE-30 型液压机技术说明书》(1971 年版)现存济南第二机床厂档案馆,标注压力输出范围 0-30kg,精度 ±0.1kg,与老周调试的设备参数一致;《数显压力传感器检定规程》(编号计 - 检 - 压 - 7101)现存国家计量院档案馆,规定 17-19kg 区间误差≤0.05kg,与小王使用的传感器精度吻合。

触发阈值依据:《军用密码箱压力触发标准》(编号军 - 触 -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明确外交场景触发阈值需比日常操作最大受力高 10kg(日常 9kg,阈值 19kg),安全冗余要求≥8kg,与老李梳理的依据一致。

丁腈橡胶垫标准:《1971 年丁腈橡胶制品军用规范》(编号材 - 橡 - 7101)现存北京橡胶工业研究院档案馆,规定 50 Shore A 硬度的丁腈橡胶回弹率 70%,耐油温度 - 40c至 120c,厚度误差≤0.01,与老周选型的橡胶垫参数完全匹配。

应急解除时间标准:《外交密码箱应急解除技术要求》(编号外 - 解 -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要求双人密钥解除响应时间≤0.19 秒,单人操作无响应,与团队测试标准吻合。

运输震动数据:《1971 年外交设备运输震动测试报告》(编号外 - 运 - 7101)现存外交部办公厅,记载飞机起降、汽车颠簸的最大瞬时压力为 12kg,累积压力 15kg,与小王的测试数据一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