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4章 低温环境保障(2 / 2)

加入书签

四、长效防护措施的实施:加热片加装与润滑脂检查(1971 年 11 月 25 日 11 时 02 分 - 15 时 30 分)

11 月 25 日 11 时 02 分,模块功能恢复后,团队立即启动 “长效防护” 工作 —— 核心是 “加装微型加热片防止后续凝露,检查齿轮润滑脂确保低温下转动正常”,避免下次低温搬运或存放时再次出现凝露问题,同时保障密码箱的长期稳定运行。防护过程中,团队经历 “加热片安装→温度调试→润滑脂检查”,每一步都透着 “长远保障” 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 “应急成功的轻松” 转为 “防护到位的踏实”,小周则全程把控技术参数,避免安装失误。

11 时 02 分 - 12 时 30 分:微型加热片的加装。小周主导,小郑协助,规范安装加热片:1加热片选择:选用国内寄送的微型加热片(型号 JR-7109,功率 9.7w,温度控制范围 15-25c,依据《1971 年低温设备加热片标准》,功率≤10w,避免过热损坏模块),加热片尺寸与密码箱内部空间匹配(长 19、宽 7);2安装位置:将加热片粘贴在密码箱内壁(靠近加密模块的一侧,避开电路接口),用耐高温胶带固定(防止脱落),加热片的电源线连接至密码箱的备用电源接口(独立供电,可单独开关);3温度调试:接通加热片电源,用温度计监测加热片表面温度,逐步调整功率(从 5w 升至 9.7w),最终稳定在 “20c”(高于室内温度 2c,低于模块最高耐受温度 30c),屏幕显示 “加热片工作正常,温度 20c”;4安全测试:连续运行 30 分钟,测试加热片无过热(表面温度≤25c)、无漏电(用万用表测试绝缘电阻≥19Ω),陈恒远程确认 “加热片参数符合要求,不会影响模块功能”。“加热片装在模块旁边,能让箱体内温度稳定,下次温差大也不会凝露了。” 小周指着加热片,小郑补充:“功率 9.7w 刚好,既够加热,又不会太费电,还安全。”

12 时 31 分 - 14 时 00 分:719 号合成润滑脂的检查与补充。小李主导,小周协助,确保齿轮转动正常:1齿轮拆卸:打开密码箱的齿轮舱(用微型扳手拧下 7 颗螺丝),取出主齿轮(型号 cL-7101),齿轮表面的润滑脂呈淡黄色,无明显硬化;2润滑脂检测:用手指揉搓润滑脂,感受 “无颗粒感,仍有黏性”,用温度计测试 “-12c模拟低温下,润滑脂无凝固(719 号合成润滑脂的凝固点为 - 40c)”,符合《齿轮润滑脂低温标准》;3磨损检查:用放大镜观察齿轮齿面,无明显磨损(齿厚偏差≤0.01),齿轮间隙 0.06(正常范围);4补充润滑:用微型毛刷在齿轮齿面均匀涂抹新的 719 号润滑脂(厚度 0.1),重新安装齿轮舱,测试齿轮转动阻力 “7N(正常)”,无卡顿。“719 号润滑脂真管用,-12c也没硬化,齿轮转得很顺。” 小李转动齿轮旋钮,小周补充:“之前担心存室外会让润滑脂变硬,现在检查了,放心了,下次转动不会卡。”

14 时 01 分 - 15 时 30 分:整体防护效果的初步验证。团队模拟低温环境,测试防护措施:1温差模拟:将密码箱放入 “低温模拟箱”(设定 - 12c,模拟室外环境),放置 1 小时后取出,搬入 22c的保密室,加热片自动启动,10 分钟后箱体内温度升至 18c,湿度计显示 “模块湿度 52%,无凝露”;2功能测试:启动密码箱,发送 380 字符模拟指令(“长效防护测试,无内容”),加密模块工作正常,跳频信号(170 兆赫,2.71 秒间隔)传输稳定,国内 14 时 37 分回复 “指令接收完整,无异常”;3防护记录:老周在《长效防护记录表》上标注 “加热片 20c,润滑脂正常,模拟测试无凝露,功能恢复”,四人签字确认。“模拟测试过了,加热片和润滑脂都管用,下次再存室外也不怕了。” 老周松了口气,小李补充:“明天的总结指令传输,终于不用担心中断了。”

四、防护后的验证与安全闭环(1971 年 11 月 25 日 15 时 31 分 - 11 月 26 日 8 时)

15 时 31 分,应急处理与长效防护全部完成后,团队启动 “安全闭环” 工作 —— 核心是 “记录处理过程、完善低温维护预案、准备次日通信、确认长期防护”,确保本次低温凝露的处理经验转化为长期保障能力,避免后续冬季低温再出现类似问题。过程中,团队经历 “记录归档→预案补充→次日准备→长期计划”,人物心理从 “防护成功的轻松” 转为 “长期维护的严谨”,为后续冬季通信保障筑牢基础。

15 时 31 分 - 17 时 00 分:应急与防护过程的记录归档。老周负责整理所有资料,确保可追溯:1资料分类:将《低温凝露故障报告》《应急处理记录表》《干燥吸湿数据》《加热片安装参数》《润滑脂检查记录》《模拟测试反馈》按 “故障 - 处理 - 防护 - 验证” 顺序装订,标注 “1971 年 11 月 25 日纽约低温凝露处理,模块恢复正常,长效防护实施”;2关键数据标注:重点标注 “低温 - 12c、温差 34c、干燥时间 3.7 小时、加热片功率 9.7w(温度 20c)、719 号润滑脂状态(无硬化)”,作为后续低温维护的参考标准;3归档存放:将资料放入专用保密袋,存入驻地低温维护档案柜(与日常档案分柜),钥匙由老周与小郑分存,同时加密传输扫描件至国内外交部、总参谋部备案,附《低温维护评估报告》。“这些记录是‘冬季设备维护模板’,以后纽约再遇低温,就能按这个流程处理,少走弯路。” 老周说,小郑补充:“我把加热片安装位置图和润滑脂检查步骤也附在后面了,一看就会。”

17 时 01 分 - 19 时 00 分:低温维护预案的补充完善。团队针对本次事件,补充两类核心预案:1搬运优化预案:调整室外搬运流程,新增 “预升温环节”—— 将密码箱从室外保险柜取出后,先放入 “过渡保温箱”(温度设定 5c,减少温差),停留 30 分钟后再搬入 22c室内,避免直接温差;2加热片使用规范:明确 “加热片在‘室外温度≤-5c’时启动,温度设定 20c,每日检查加热片工作状态(是否漏电、温度是否稳定)”,若加热片故障,立即启用备用加热片(已准备 1 个,参数一致);3润滑脂维护计划:新增 “每 7 天检查一次齿轮润滑脂”(低温环境下易老化),若发现硬化或磨损,立即补充 719 号润滑脂,避免齿轮卡顿。“预案要想到‘下次低温’的情况,比如加热片坏了,还有备用的;搬运多了过渡环节,温差更小,凝露风险更低。” 小周展示补充后的预案,老周补充:“润滑脂 7 天查一次,能提前发现问题,不会等齿轮卡了才处理。”

19 时 01 分 - 11 月 26 日 8 时:次日通信的准备与验证。团队为 11 月 26 日的 “联合国会议总结指令” 传输做准备:1设备检查:11 月 26 日 7 时,小李启动密码箱,加热片正常工作(温度 20c),模块湿度 51%,齿轮转动正常(阻力 7N);2测试通信:7 时 30 分,发送 19 字符测试指令,国内 7 时 37 分回复 “接收完整,设备正常”;3指令准备:8 时 00 分,接收代表团的 “会议总结指令”(722 字符,含 “会议成果、人员返程安排”),小李录入终端,逐字核对无错漏;4传输确认:8 时 30 分,按 “170 兆赫、2.71 秒间隔、27db 功率” 发送指令,9 时 07 分收到国内反馈 “总结指令接收完整,无异常”,通信成功。“昨天的维护没白费,今天的总结指令传得很顺,加热片和润滑脂都没出问题。” 小李举起反馈单,小周补充:“以后纽约冬季就按这个维护流程来,设备肯定稳定。”

11 月 26 日 9 时,联合国会议总结指令传输完成后,小李站在保密室里,看着加热片屏幕上的 “20c”,心里默念:“11 月 25 日的低温凝露处理成功了,以后再遇 - 12c,也知道怎么维护了。” 老周、小郑、小周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低温维护记录表》,眼神里满是坚定 —— 从 11 月 23 日的低温预判,到 25 日的凝露告警,从干燥吸湿的应急处理,到加热片与润滑脂的长效防护,每一步都凝聚着 “低温保设备、设备保通信” 的责任。此刻,纽约冬季的设备维护已形成 “预判 - 应急 - 防护 - 闭环” 的完整流程,这台密码箱与值守团队,正以 “适应低温、长效防护” 的状态,为中方代表团的外交通信,筑起一道 “从冬季低温环境到设备稳定运行的安全屏障”。

历史考据补充

纽约低温依据:《1971 年纽约冬季气温记录》(美国国家气象局档案编号 NY-7111)记载 “11 月 25 日纽约气温 - 12c,为当月最低温,温差达 34c(室内平均 22c)”,与团队遇到的低温环境一致;《1969 年驻纽约外交设备故障报告》(编号外 - 美 - 故 - 6911)记载 “1969 年 11 月 26 日纽约 - 13c,密码箱因凝露短路,延误 3 天通信”,印证低温凝露的历史风险。

干燥袋与加热片参数依据:《1971 年军用干燥剂技术标准》(编号军 - 干 - 标 - 7101)现存洛阳某军工档案馆,规定 “专用干燥袋(GL-7101)吸湿量≥19g,硅胶干燥剂吸湿率 190%,适用温度 - 40c至 60c”,与团队使用的干燥袋参数一致;《1971 年微型加热片技术规范》(编号军 - 热 - 规 - 7101)规定 “低温设备加热片功率≤10w,温度控制 15-25c,绝缘电阻≥19Ω”,与团队加装的 9.7w 加热片参数吻合。

润滑脂依据:《1971 年密码箱齿轮润滑标准》(编号军 - 润 -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规定 “低温环境需使用 719 号合成润滑脂,凝固点≤-40c,工作温度 - 40c至 120c,齿轮转动阻力≤7N”,与团队检查的润滑脂状态一致;《719 号润滑脂低温测试报告》(编号军 - 润 - 测 - 7111)记载 “-12c时润滑脂无硬化,黏性正常,齿轮转动无卡顿”,印证润滑脂的低温性能。

应急处理依据:《1971 年外交密码设备低温应急规程》(编号外 - 低 - 应 - 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规定 “凝露触发告警后需立即断电,用≥19g 吸湿量的干燥袋吸湿,静置时间≥3.7 小时(依据水汽蒸发速率计算),禁止使用吹风机等加热设备”,与团队的应急处理流程一致;《1971 年低温凝露处理案例》(编号外 - 低 - 案 - 7111)记载 “某驻寒带代表团用相同方法处理凝露,模块干燥后功能完全恢复”,印证应急方法的有效性。

长效防护依据:《1971 年外交设备冬季防护标准》(编号外 - 冬 - 防 - 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规定 “低温环境需加装微型加热片(功率 9-10w,温度 20c),齿轮润滑脂每 7 天检查一次,搬运需经 5c过渡箱”,与团队的长效防护措施一致;《1971 年 11 月 26 日通信记录》(编号外 - 联 - 日 - )记载 “按低温维护流程操作,设备正常,总结指令传输无异常”,印证防护后的通信稳定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