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0章 分立电路整合规划(2 / 2)

加入书签

难点三:接口环境 pcb 通信接口与环境适配模块电源冲突,加热模块启动时电压波动影响通信,错误率 0.2%,解决方案:为环境适配模块增设独立 dc-dc 转换器(输出 5V\/1A),与通信接口电源完全隔离,波动从 ±0.2V 降至 ±0.05V,通信错误率降至 0.01%。

7 月 25 日,团队开展难点解决后的验证测试:3 块 pcb 满负荷运行 72 小时,运算核心温度 55c、存储控制串扰 - 70db、接口通信错误率 0.01%,全部达标,形成《整合技术难点解决报告》,确认方案无技术障碍。

八、整合方案的性能验证与优化

7 月 26 日 - 7 月 28 日,团队基于布局图纸制作 3 块 pcb 样品,开展性能验证,对比原 19 块 pcb 的关键指标,验证整合效果,同步优化细节。

体积与重量验证:3 块 pcb 总尺寸 48x38x18(≤50x20 目标),整机重量 11.5kg(≤12kg 目标),较原 19 块 pcb(55x45x22,15.2kg)体积缩小 32%、重量减轻 24%,适配野战机动与哨所安装。

性能指标验证:运算速度(矩阵乘法 0.65μs \/ 次,原 0.7μs \/ 次)、信号延迟(板间交互 0.07μs,原 0.12μs)、功耗(32w,原 38w),关键指标均优于原设计,其中功耗降低 16%,满足边防 35w 供电限额。

可靠性验证:连续运行 1000 小时,故障次数 5 次(故障率 0.4%,≤0.5% 目标),均为接口模块接触问题(非整合设计缺陷),较原 19 块 pcb(故障率 1.2%)可靠性提升 67%,验证整合后连线减少(从 200 余根降至 30 根)的优势。

基于验证结果,团队优化 2 处细节:运算核心 pcb 增加 2 个散热孔(应对极端高温);接口环境 pcb 通信接口增加防雷击气体放电管(适配野外雷暴环境),优化后方案更贴合实战需求。

九、整合方案的标准化与生产准备

7 月 29 日 - 7 月 31 日,团队将整合方案标准化,形成生产与维护规范,确保量产一致性,同时对接厂家准备批量生产。

制定《pcb 设计规范》:明确 3 块 pcb 的元件选型标准(如运算核心用 3AG1 晶体管、存储控制用 dS-1965 时钟芯片)、布局规则(信号流向、散热孔间距)、布线参数(线宽、阻抗),确保每块量产 pcb 与样品性能一致。

编制《pcb 维护手册》:标注每块 pcb 的故障排查流程(如运算核心故障先测测试点电压)、元件更换方法(如随机数晶体管更换步骤)、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如通信错误检查电源隔离),便于后续部队维护。

对接北京无线电元件厂:交付标准化图纸与规范,确定量产工艺(2 层 pcb 蚀刻、镀金引脚、三防涂覆),约定月产能 50 套(满足 1966 年原型机量产需求),首批 20 套 pcb 交付周期 8 月 15 日。

7 月 31 日,整合方案通过国防科工委专家评审,形成《“73 式” 电子密码机分立电路整合规划总报告》,共 168 页,包含方案设计、验证数据、生产规范,标志整合规划全面完成,进入 pcb 量产阶段。

十、整合规划的历史意义与后续影响

从 “73 式” 研发看,分立电路整合是硬件落地的 “关键瘦身术”—— 体积与重量的大幅降低,使设备从 “固定站专用” 拓展为 “机动 - 固定双用”,1968 年列装时,既适配边防哨所狭小空间,又可安装于装甲车辆,部署灵活性提升 50%,避免因体积问题导致的场景适配局限。

从技术创新看,整合开创我国军用电子设备 “功能域聚合” 集成范式 —— 通过 “高频集中、低速分区” 的布局逻辑,突破当时苏联 “按组件拆分” 的传统设计,使 pcb 集成度从 1.2 块 \/d3 提升至 3.5 块 \/d3,为后续 “84 式”“92 式” 加密设备的高密度集成提供技术参考。

从产业带动看,整合推动国产 pcb 制造工艺升级 —— 北京无线电元件厂基于此次整合需求,改进 2 层板蚀刻精度(从 ±0.1 提升至 ±0.05)、开发三防涂覆工艺(耐盐雾 72 小时),1966 年该厂 pcb 产能提升至 200 套 \/ 月,带动国内 pcb 产业从 “低精度” 向 “军用级” 转型。

从可靠性提升看,整合减少跨板连线 85%(从 200 余根至 30 根),故障率从 1.2% 降至 0.4%,1970 年边防部队反馈,“73 式” 年均故障次数从 3 次降至 1 次,维护成本降低 60%,实战可用性显着提升,为长期值守场景提供稳定保障。

从技术传承看,整合中形成的 “信号路径优化”“电源隔离”“散热均衡” 等布局规则,被纳入 1972 年《军用电子设备 pcb 设计通用规范》(GJb-1972-025),成为我国军用 pcb 设计的行业标准,影响后续雷达、通信终端等设备的电路集成,推动军用电子硬件设计的系统化与标准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