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4章 新型传信终端试制与试用(2 / 2)

加入书签

【画面:东北某矿井下,矿工携带新型终端在 1.2 宽巷道内灵活移动,单手操作旋钮发送 “作业正常” 指令,3 秒完成;边防哨所,巡逻队员在 - 25c低温下启动终端,屏幕 10 秒内亮起,信号传输稳定;野战演习中,士兵将终端固定在战术背心上,边冲锋边传信,无脱落、无故障。试用反馈表上,90% 的操作员勾选 “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靠耐用”。】

矿山场景试用:在 3 家煤矿的掘进面、采煤面开展 1 个月试用:

便携性:1.2kg 重量、小巧体积,巷道转身、攀爬时无阻碍,操作员满意度 95%;

操作:3 步启动、3 键操作,新兵 1 小时即可上手,误操作率降至 3%;

可靠性:高湿、粉尘环境下无故障,较旧终端(月故障 2 次)提升显着。

边防场景试用:在 2 个边防团的巡逻路线(山地、河谷、雪地)试用:

低温性能:-25c环境下启动正常,续航 7.5 小时(仅比常温少 1 小时);

抗摔性:巡逻中意外跌落 1.5,外壳轻微划痕,功能不受影响;

应急供电:手摇发电模块在电池耗尽时成功保障紧急传信,实用性强。

野战场景试用:在野战演习中测试 “动中通信” 能力:

机动适配:固定在战术背心上,跑步、攀爬时无晃动、无脱落;

快速响应:紧急情况下 10 秒内完成启动、发送,较旧终端(25 秒)提升 60%;

协同:与其他通信设备兼容良好,多团队协同传信无障碍。

用户体验调研:对 100 名试用操作员开展访谈,核心反馈:

优点:便携性突出、操作直观、可靠性高、应急供电实用;

建议:增加屏幕背光亮度(夜间可视性不足)、优化旋钮阻尼(部分人觉得过松);

改进意愿:95% 的操作员希望尽快替换旧终端。

试用问题收集:梳理出 3 类需改进问题:

显示:夜间屏幕亮度不足,强光下偶尔反光;

操作:旋钮阻尼不一致(部分终端过松、部分过紧);

续航:低温下续航仍有提升空间。

七、基于试用的优化迭代:靶向改进的精准打磨

【场景重现:优化会议现场,技术团队针对试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李工提出 “将屏幕背光亮度从 50cd 增至 100cd”,王工建议 “统一旋钮阻尼为 500g?”,张工补充 “优化电池低温性能(更换低温电解液)”。改进后的终端重新测试:夜间屏幕清晰可见,旋钮手感一致,-25c续航提升至 8 小时,试用操作员满意度提升至 98%。】

显示优化:

背光:更换高亮度 oLEd 屏(亮度 100cd),增加光感传感器(自动调节亮度),夜间、强光下可视性显着提升;

防护:屏幕表面覆盖防刮钢化膜(硬度 4h),避免巡逻中划伤。

操作优化:

旋钮:统一阻尼为 500g?,增加定位刻度(每 1hz\/0.1 一个刻度),操作精度与手感提升;

按键:增加凸起纹理,盲操作时易识别,潮湿环境下不易打滑。

续航优化:

电池:采用低温电解液锂电池,-25c容量保持率从 70% 提升至 90%,续航延长至 8 小时;

功耗:优化 cU 休眠策略,待机功耗从 100w 降至 50w,待机时间延长至 24 小时。

结构细节优化:

固定:增加可拆卸背夹(适配战术背心、腰带),固定更牢固;

接口:增加防尘盖(硅胶材质),未使用时盖住接口,减少粉尘进入;

标识:按键、旋钮上增加荧光标识,夜间无光源时可识别。

批量生产优化:

工艺:优化外壳压铸工艺,减少表面瑕疵(如毛刺、凹陷);

检测:增加 “旋钮阻尼检测”“屏幕亮度检测” 专项工序,确保批量一致性;

成本:通过国产化元器件替代(如 cU 选用国产型号),单台成本降低 10%。

八、新型终端定型与标准化:量产落地的制度保障

【历史影像:1978 年 3 月,新型终端定型评审会现场,专家组对照《定型标准》逐项核查:体积 4803、重量 1.2kg、防护 Ip66、续航 8 小时,全部达标;评审结论为 “xt-77 型传信终端技术成熟、性能优异、适配实战,同意定型量产”。生产车间内,流水线按标准化工艺批量生产,每台终端经过 15 项检测合格后贴标出厂。】

定型验收:通过军方与煤炭部联合定型验收:

指标核查:20 项核心指标(性能、可靠性、环境适配等)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文档审查: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测试报告等资料完整规范;

生产验证:试生产 50 台,合格率 98%,证明具备量产条件。

标准制定:编制《xt-77 型传信终端标准体系》,包含:

产品标准:明确技术参数、性能指标、质量要求;

工艺标准:规范模具制作、主板焊接、总装调试等 12 道工序;

检测标准:制定出厂检测、型式试验、寿命测试的方法与判定准则。

量产工艺固化:

生产线建设:配置 5 条生产线,采用 “模块化装配”(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独立装配后整合),生产效率提升 50%;

质量控制:实行 “自检 - 互检 - 专检” 三级质控,关键工序(如芯片焊接)设置质量控制点,不合格品率≤0.3%;

供应链管理:与 10 家核心元器件厂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批量生产稳定性。

包装与储运标准:

包装:采用防水防震纸箱,每箱装 10 台,内置泡沫缓冲,运输破损率≤0.1%;

储运:存储环境要求(温度 - 10c~40c,湿度≤80%),保质期 1 年(存储期内性能无衰减);

标识:每台终端标注型号、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便于追溯。

备件与售后体系:

备件:储备易损件(如按键、屏幕、电池),满足 3 年售后需求;

售后:在全国设立 5 个区域售后点,提供维修、校准服务,响应时间≤48 小时;

培训:为使用单位提供操作、维护培训,确保正确使用。

九、量产列装与推广应用: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普及

【画面:1978 年夏,首批 1000 台 xt-77 型终端量产下线,工人将终端装箱,准备发往全国矿山、边防、野战部队;列装现场,张工向士兵演示终端操作,李工解答 “应急供电”“参数记忆” 等疑问;部队训练场上,新兵用新型终端开展传信训练,1 小时内掌握基础操作,训练效率提升 3 倍。】

批量生产计划:制定 “1978-1980 年量产计划”:

1978 年:年产 3000 台,优先列装重点矿山、边防团;

1979 年:年产 5000 台,覆盖全国主要应急通信单位;

1980 年:年产 8000 台,实现旧终端全面替换,年产量逐步提升。

分批次列装:按 “优先级” 分三批列装:

第一批(1978 年 6 月):列装 10 家重点煤矿、5 个边防团,解决高危场景需求;

第二批(1979 年 1 月):列装 20 家煤矿、10 个边防团、3 个野战师;

第三批(1980 年 1 月):列装剩余单位,实现全域覆盖。

操作培训推广:

骨干培训:在 3 个区域培训基地培养 1000 名 traers,负责各单位内部培训;

全员培训:采用 “理论 + 实操” 模式,每人培训 8 小时(理论 2 小时、实操 6 小时);

考核认证:培训后开展实操考核(发送 3 条指令,正确率 100% 为合格),持证上岗。

应用效果跟踪:列装后 6 个月跟踪统计:

操作效率:单条指令发送时间从旧终端的 10 秒缩短至 3 秒,提升 67%;

故障率:月故障率从 30% 降至 2%,维护成本降低 80%;

满意度:操作员整体满意度 92%,较旧终端(55%)大幅提升。

跨领域拓展:除军事、矿山外,终端被推广至:

地质勘探:适配山地、沙漠勘探场景,保障野外通信;

隧道施工: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用于应急传信,体积小、抗尘优势突出;

森林防火:配备给森林消防队,轻便易携,适应山林机动。

十、新型终端的历史意义与技术传承:装备迭代的里程碑

【历史影像:1979 年全国通信装备展上,xt-77 型终端作为 “明星产品” 展出,展台前围满观摩人员;展板上用对比图展示 “体积缩减 60%、重量降低 70%、效率提升 67%” 的核心进步;《通信技术》期刊评价:“xt-77 型终端开创了‘实战导向、用户参与、迭代优化’的装备研发新模式,为后续便携通信装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装备理念革新:首次将 “用户体验” 纳入传信终端研发核心,从 “技术驱动” 转向 “需求驱动”,树立了 “实战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 的装备研发理念,影响后续军用便携装备设计。

技术集成示范:实现 “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 的技术集成,其中镁合金外壳、一体化主板、触控调节等技术被后续 “80 式”“90 式” 通信终端借鉴,推动便携通信技术整体进步。

国产化产业链支撑:终端核心元器件(cU、oLEd 屏、锂电池)均实现国内量产,带动上游电子材料、精密制造产业发展,巩固了军用通信装备自主化基础。

应急能力提升:列装后,应急通信响应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保障成功率从 60% 提升至 98%,在矿山救援、边防联防、野战指挥等实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直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技术传承与迭代:基于 xt-77 型终端的研发经验,后续开发出 “集成定位、加密更强” 的升级型号,形成 “基础型 - 增强型 - 智能型” 的产品系列,持续满足不断升级的实战需求。

历史补充与证据

设计依据:1977 年《军用便携终端设计规范》(总参通信部〔77〕通装字第 29 号),明确新型终端的技术指标与设计要求,现存于国家档案馆;

定型文件:1978 年《xt-77 型传信终端定型批复》(国防科工委〔78〕科定字第 36 号),包含验收报告、测试数据、生产标准,现存于通信技术研究所档案库;

生产记录:1978-1980 年《xt-77 型生产台账》显示,累计生产 1.6 万台,合格率 98.2%,列装单位覆盖全国 80% 以上的应急通信单位;

用户反馈:1979 年《xt-77 型终端列装效果报告》收录 100 份用户反馈表、50 组实战应用数据,验证终端的实用价值,现存于使用单位档案部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