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8章 装甲的梦魇(2 / 2)

加入书签

在实验室里,张云轩亲自监督着整个过程。当熔炉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1700度的临界点时,液态金属的表面开始浮现出一些奇怪的图案。经过仔细观察,张云轩惊讶地发现这些图案竟然是被军方封存的六次边境冲突的全息影像!

就在这时,一名伤残老兵赵卫国走进了实验室。他对这些影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提出要触摸一下熔铸体。当他的手接触到熔铸体时,他的义肢突然发出一道光芒,投射出了当年战场上的红外扫描图。

深夜,实验室里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冷却成型的金属块突然开始发出规律的震动。张云轩和他的团队立刻对这些震动进行了解码,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些震动的频率竟然是当年阵亡将士的心跳频率谱!

这些生物电信号正在以一种神秘的方式重组,似乎在形成一种全新的防御指令集。张云轩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会对解决装甲异常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敌军发动总攻时使用了记忆同化波,能使任何电子设备误认为敌方单位。千钧一发之际,赵卫国将义肢插入主控终端,装甲熔铸体突然释放出包含历代战士脑电波的量子场。令人震撼的是,全基地武器装备开始自主调整战术参数,子弹在出膛前就根据敌方阵型自动修正弹道。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黎明时分,那些被熔铸的装甲残骸突然重组为立体防御工事,其结构完全复刻了赵卫国记忆中已消失的边境堡垒。

战后分析表明,装甲异常是量子记忆的自我保护机制。张云轩将熔铸体重锻为纪念碑,碑文使用会随战士心跳频率变形的记忆合金。在首个满月之夜,碑体发出的次声波与二十公里外的退役装备产生了共振。而赵卫国的义肢开始接收来自未知频段的加密信号——解码显示这是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战场坐标。钢铁与血肉的界限,在量子层面上已彻底消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