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后记(一) 黄粱一梦越千年(2 / 2)

加入书签

不管他老子干什么刘禅都跟着,除此外还殷勤的侍候大母糜贞和母亲甘梅,就连家里的其她夫人,也很喜欢这个说话好听的胖子。

到了六十一岁,刘禅熬死了他的父皇刘备,大哥刘平,成了大汉朝的第三位皇帝。

时值六王叛乱之际,危急存亡之秋,背了快三十多年【出师表】的刘禅,反手就祭出了“诸葛丞相”这张牌,送了他的二哥,还有几个好弟弟一个天大的惊喜。

霸汉时代的谋臣太多了,开始没有人知道诸葛丞相的含金量有多高,在那个关口虽然贾诩、郭嘉、戏志才等人病逝,或者归隐、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依然有很多人排在诸葛亮前面。

论资排辈,怎么也到不了诸葛亮上位,成为压过三省宰执的丞相,成为那个最特殊的存在。

而且刘备、刘平两朝是没有丞相的,以后也不打算设,因为相权本身就对皇权有着极大威胁。

哪怕他诸葛亮受两代帝王托孤,是独一无二的顾命大臣,也没这个资格让一个帝王为他特设“丞相”这个职位。

可人家刘禅就是做了,不但给了丞相之位,还开口闭口“相父”,不知引来了多少嫉妒与红眼。

每每面对质疑,还不等诸葛亮舌战群臣,刘禅就拍桌子骂街。

“来来来……你说相父不行,你会背出师……咳咳,你就行了,嗯?”

“我父皇看重相父、大哥看重相父、老子也看重他有什么问题?”

反正刘禅就在朝堂上震怒,一副你们不同意,我就送你们下去,去问我父皇和大哥的态度,给群臣惊得不敢再质疑。

诸葛亮本人也感动啊,在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之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把闹得轰轰烈烈的“六王之乱”给平了。

唯一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就是,刘禅非缠着他作什么【出师表】。

尽管不理解,诸葛亮还是给了一篇,手把手的教着刘禅该如何处理朝政,该用谁,不该用谁,该提防谁,不该提防谁。

后来这篇面目全非的【出师表】载入了史册,被后世人戏称为【明君使用手册】【贤帝说明书】……。

刘禅相比于刘备、刘平两位帝王,虽然治政手段上有所欠缺,但是诸葛亮、徐庶、鲁肃、周瑜等人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朝廷的大政方针上并无什么错漏。

加上他不喜欢杀人,大兴诏狱,行的多是仁政,在其百年之后,还得了个【仁帝】的美名。

他与诸葛亮这对君臣一路辅佐,不但为之后刘叡执政期间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直接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让大汉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雏形。

说来好笑,刘禅其实喜欢美色、美食与各种享乐,在位期间也有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的记录。

可就因为他善于用人,和他爹刘备一样大胆放权,汉人的文明进程并没有停止脚步,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刘平时代的“天工院”继续大放异彩,每隔十年,就会有一项跨时代的发明问世,硬生生把科技树点到了刘备生前都不敢想的那一步。

更厉害的是,刘禅执政期间,某个蜀郡的老农种地,结果挖出了史前【三星堆】文明,大汉帝国在地下得到了许多好东西,也为几个世纪后的第四、五、六、七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方向,点燃了汉帝国迈步宇宙,开启星际争霸序幕的星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