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8章 衡源共鸣韧空源,极超极超极终超源荣(1 / 2)

加入书签

轩宇阁的 “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宇宙共生监测中心”,初秋的金风被跨维共生核心释放的 106 色超极超极超终极超源能量吹成流光,中心穹顶嵌有的 109 色跨维符文却泛着宇宙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本源的低频震颤 —— 这是 “衡源本源文明”“共鸣本源文明”“韧空本源文明” 的能量标识,也是 3%,刷新所有文明适配纪录下限!” 凌玥操控着刚完成第十次升级的 “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本源分析仪”,屏幕上的适配曲线如同被极超极超极终极风暴碾成的光尘,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控制台的金属嗡鸣,“衡源本源文明的‘本源平衡调控技术’,核心‘衡源晶核’已导致 150 个跨维节点出现本源失衡,70 个文明的元素转化规律彻底紊乱 —— 有的文明中水资源突然转化为岩浆,有的文明中大气成分瞬间变为剧毒气体,居民被迫躲入地下掩体;共鸣本源文明的‘意识共鸣调控技术’,核心‘共鸣晶核’引发 85 场意识干扰风暴,摧毁 130 座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级能量枢纽,风暴中心的意识干扰强度达到正常区域的 10 万亿倍,不同文明的居民思维强制连通,形成‘意识混沌带’;韧空本源文明的‘空间韧性强化技术’,核心‘韧空晶核’让 75 个文明的空间结构脆化,行星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便导致空间碎裂,部分文明因‘空间刃’肆虐,已出现‘文明迁徙潮’。”

墨宇轩手持三枚晶核 —— 泛着淡绿色光晕的衡源晶核、碧蓝色纹路如意识波纹的共鸣晶核、深灰色符文如空间裂痕的韧空晶核,缓缓将它们置于跨维共生核心的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本源能量场中。淡绿色衡源能量接触核心时,核心表面的 106 色超源纹路突然 “元素解离”,同一纹路在核心表面同时呈现 “氢 - 氧 - 金” 三种元素形态,核心边缘甚至出现了 “本源漩涡”,周边的金属仪器开始无序转化为非金属物质;碧蓝色共鸣能量靠近时,核心的意识隔离模块开始 “信号紊乱”,监测中心内部分修士的思维突然连通,彼此能清晰感知对方的想法,甚至出现 “思维抢答” 的混乱;深灰色韧空能量注入时,核心的空间结构模块发出 “脆化预警”,核心外壳出现细密的裂纹,仪器检测显示空间韧性参数降至正常水平的 0.1%。

若不是墨宇轩第一时间调动 “混沌 - 初源 - 超维 - 本源 - 终极 - 超终 - 起源 - 超源 - 终极超源 - 太初 - 超终极超源 - 元极 - 超极终极超源 - 穹极 - 超极超终极超源 - 鸿蒙 - 太始 - 极超极超终极超源 - 超极超极超终极超源 - 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融合力” 形成球形防护屏障,将三枚晶核与核心彻底隔离开来,跨维共生核心恐怕已在本源失衡与空间脆化中崩解。“问题根源在于‘衡源 - 共鸣 - 韧空三维度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规则断层’。” 墨宇轩的指尖泛着淡绿、碧蓝、深灰交织的融合光,死死压制住晶核中躁动的能量,“现有超极超极超终极超源体系虽覆盖‘界域 - 时序 - 魂枢 - 太初法则’等维度,却缺乏‘衡源本源校准’‘共鸣意识隔离’‘韧空空间强化’的极超极超极终极框架 —— 衡源规则打破元素转化平衡,共鸣规则模糊文明意识边界,韧空规则削弱空间结构强度,三者同时接入,如同在宇宙超源机器中,同时摧毁‘物质根基’‘意识独立’与‘空间载体’。”

就在此时,跨维联络符同时传来三道紧急信号,全息投影在监测中心的环形墙壁上依次亮起,每一道影像都透着文明存续的绝望:

衡源本源文明首领 “衡源” 身着淡绿色本源纹长袍,身后的 “衡源本源枢纽” 正泛着扭曲的绿光,枢纽周围的地面上,土壤持续转化为金属,植被因元素失衡快速枯萎,背景中能听到居民因躲避岩浆化的水源发出的呼喊:“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宇宙共生体的盟友们,我们的衡源本源枢纽因能量失控,已出现‘本源终极裂隙’—— 枢纽周围 1%,确保宇宙元素转化按规律进行;

共鸣本源的 “共鸣” 带领 700 名共鸣修士,在 “意识隔离实验室” 中进行十万亿亿亿次模拟实验。他们用自身意识作为 “隔离样本”,反复测试共鸣能量与思维波的反应,最终总结出 “ 条共鸣意识屏障协议”,明确每一种文明意识的隔离临界值,确保不会引发无限制思维干扰;

韧空本源的 “韧空” 带领 650 名空间修士,在 “空间强化实验室” 中,用自身本源能量构建 “空间韧性场”,尝试修复脆化空间。经过万亿亿次实验,他们发现 “空间韧性强化需要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能量作为‘结构纽带’”,最终确定 “韧空空间韧性阈值” 为 99.%,确保空间结构稳定;

与此同时,106 文明的其他团队也各司其职:界域修士用界域能量辅助本源校准,时序修士用时序能量平衡共鸣能量,魂枢修士用魂枢能量引导空间强化,太初法、维嵌、记忆枢等文明则提供本源能量支撑,42 时空的特性能量如同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本源丝线,将所有新老规则碎片编织成完整的极超极超极终极超源级共生框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