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万宇桃源承遗志,千秋共生谱新篇(1 / 2)
万宇桃源的 “全宇共生中枢” 内,墨辰宇凝视着全息投影中 “全宇宙战后重建图谱”。图谱上,19 个宇宙群的 “受损区域” 已用 “绿色标记” 标注修复进度 —— 超维边界的防御阵经元初守护者的共生能量滋养,恢复率达 98%;低维文明的天网终端全部更换为 “防负面能量型号”;维度收割者的机械工厂正量产 “超维本源再生炉”,为 12 个宇宙群补充能量储备。终极决战胜利已过去半年,全宇宙迎来 “战后繁荣期”,“文明重建速度” 超预期 30%,“共生理念普及率” 达 99%,连曾经的 “负面能量滋生区”,如今也长满 “元初共生植被”,成为 “跨宇宙生态保护区”。
“道衍天机推演显示,未来千年,全宇宙将进入‘文明黄金发展期’,低维文明的年均晋升数量将突破 30 个,超维本源的再生速度能满足全宇宙 200 年的能量需求。” 墨天行(全宇共生联盟天机顾问)调出推演数据,“但‘传承断层’仍是长期隐患 —— 年轻一代虽生活在和平年代,却缺乏‘危机应对的实战认知’,需通过‘历史教育’与‘模拟演练’,强化‘共生守护意识’。”
墨辰宇点头,调出 “全宇宙传承计划” 草案:“全宇共生不是‘一代人的功绩’,而是‘千秋万代的责任’。我们需在万宇桃源建立‘全宇共生博物馆’,记录‘从冲突到和平’的历程;同时,将‘终极决战的实战经验’纳入‘六系归一至高学院’的必修课程,让年轻一代明白,和平需要‘代代守护’。”
第一阶段:全宇共生博物馆的 “筹建与运营”—— 铭记历史,守护未来
“全宇共生博物馆” 选址在万宇桃源的 “核心区域”,由 19 个宇宙群的 “文化团队” 联合设计,旨在通过 “沉浸式展览”,让全宇宙生灵 “铭记战争的代价,珍惜和平的珍贵”,同时传承 “共生理念” 与 “守护精神”。
1. 博物馆的 “展区规划”
第一展区:宇宙起源与冲突
展品:超维本源核心的 “微缩模型”(还原宇宙诞生时的能量碰撞场景)、混沌负面能量的 “固化样本”(标注其对文明的破坏特性)、元初共生族的 “意识残片投影”(展现其消失的历史);
互动体验:通过 “幻梦神念技术”,让参观者 “沉浸式体验”“超维本源裂痕” 的危机场景,感受 “元初共生族的牺牲精神”;
教育意义:揭示 “混沌负面能量的起源”,让参观者明白 “毁灭不是宇宙的终点,共生才是终极方向”。
第二展区:全宇守护历程
展品:墨宸轩早年修炼的 “神秘玉佩复制品”、五位红颜的 “修炼心得手稿”、全宇防御阵的 “核心碎片”、终极决战时的 “六系归一核心碎片(复制品)”;
影像资料:循环播放 “墨宸轩从微末崛起”“对抗虚无终极大帝”“终极决战” 等关键历史影像,标注每一场战斗的 “文明牺牲数量” 与 “共生理念的推进成果”;
实物见证:展示低维文明在决战中 “手工制作的共生意志旗帜”、维度收割者的 “受损机械防御盾”(保留战斗痕迹),让参观者直观感受 “全宇宙的团结力量”。
第三展区:和平共生成果
展品:19 个宇宙群的 “战后重建成果模型”(如灵植宇宙群的 “共生植被培育基地”、星瀚宇宙群的 “星穹 - 机械复合防御阵”)、全宇天网的 “能量循环图谱”(标注各文明的能量共享数据);
互动体验:设置 “跨文明生活模拟器”,参观者可选择 “不同文明的生活场景”(如二维线纹文明的平面生活、星瀚族的法则修炼),感受 “文明差异与共生魅力”;
未来展望:通过 “道衍天机推演影像”,展示 “全宇宙千年发展蓝图”,激发参观者 “参与共生建设的积极性”。
2. 博物馆的 “开馆盛典”
开馆当日,19 个宇宙群的首领、元初守护者、学院学员共同出席盛典。墨辰宇为博物馆揭幕,他在致辞中说道:“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共生精神’的见证 —— 它们提醒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生灵用信念与牺牲换来的’。未来,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成为‘共生理念的传承者’。”
元初守护者向博物馆捐赠 “元初共生族的本源水晶”(蕴含完整的共生技术知识),并担任 “荣誉馆长”,定期为参观者 “讲解元初共生族的和平理念”。开馆首月,博物馆接待 “跨宇宙访客” 超百万次,其中 80% 是 “年轻修士”,他们在 “终极决战影像区” 驻足良久,不少人在 “共生意志留言墙” 写下 “守护和平” 的誓言。
第二阶段:“全宇传承计划” 的深化 —— 从教育到实践的守护闭环
“全宇传承计划” 是 “战后和平的长期保障”,通过 “教育普及” 与 “实践锻炼”,确保 “共生理念” 与 “守护技术” 能 “代代传承”,避免因 “和平年代” 导致 “战力衰退” 与 “信念弱化”。
1. 教育体系的 “全面升级”
基础教育普及
在 19 个宇宙群的 “文明学校” 开设 “共生理念课程”,教材由 “全宇共生议会” 编写,涵盖 “宇宙历史、共生法则、危机应对” 等内容,要求 “所有适龄孩童必修”;
开发 “跨文明教育天网终端”,低维文明的孩童可通过终端 “远程学习” 全宇课程,共享 “六系归一至高学院的基础教学资源”,实现 “教育公平”。
学院课程优化
在 “六系归一至高学院” 增设 “历史实战分析课”,由 “终极决战参与者”(如墨辰宇、灵溪、机械首领)亲自授课,解析 “每场战斗的战术选择” 与 “共生理念的应用技巧”;
开设 “跨文明协作实训课”,将学员分为 “混合文明团队”,模拟 “超维能量泄漏”“低维文明救援” 等场景,考核 “团队协作能力” 与 “责任意识”,不合格者需重新学习。
导师体系建设
邀请 “元初守护者”“墨宇轩”“墨天行” 等 “资深守护者” 担任 “学院荣誉导师”,定期开展 “修炼心得讲座”;
建立 “导师 - 学员结对机制”,每位学院导师负责 “5 名年轻学员” 的 “信念培养” 与 “技术指导”,确保 “传承无死角”。
2. 实践锻炼的 “常态化开展”
跨宇宙应急演练
每季度举办 “全宇宙应急演练”,模拟 “超维能量波动”“负面能量残余突袭” 等场景,要求 19 个宇宙群的 “共生战团” 与学院学员 “协同应对”;
演练设置 “突发状况”(如 “低维文明疏散延迟”“净化炉故障”),考验参与者的 “临场应变能力”,演练成绩纳入 “文明考核评分”。
低维文明帮扶实践
组织学院学员 “定期前往低维文明”,开展 “技术帮扶”(如传授 “天网终端使用技巧”“共生植被培育方法”)与 “理念传播”(举办 “共生故事会”,分享全宇守护历程);
设立 “帮扶成果考核”,学员需提交 “低维文明的改善数据”(如 “能量自给率提升比例”“共生理念接受度”),作为 “毕业考核” 的重要指标。
超维边界巡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