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研发碳晶(2 / 2)

加入书签

然而,当第一次实验结束的提示音响起,熔炉缓缓打开,一股刺鼻且带着焦糊味的气体扑面而来,玉龙看到炉内那呈现出松散、多孔结构的碳晶材料,心瞬间坠入谷底。

经过精确检测,其能量密度仅为 100Wh/kg,充放电循环次数不到 500 次,与预期的 300Wh/kg 和 1500 次相差甚远,最初满满的期望瞬间被失望填满,他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

但玉龙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快占据了上风。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手机大声下令:“悟空,调用所有数据分析模块,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参数进行深度剖析,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悟空的程序瞬间全力运转,服务器的散热风扇发出急促的嗡嗡声,海量的数据在手机屏幕上如瀑布般飞速滚动。

仅仅过了 5 分钟,悟空那平静的声音再次响起:“经过对 2000 组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升温速度过快,平均每分钟升温超过 10 摄氏度,导致碳晶内部结构无法有序形成;

同时,原材料中的杂质含量经过精确检测,达到了 0.5%,严重影响了碳晶的纯度和性能。”

玉龙握紧拳头,思索片刻后,果断下达指令:“重新规划实验方案,将升温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3 摄氏度以内,对原材料进行至少三轮提纯,务必把杂质含量降低到 0.05%以下。”

第二次实验,悟空操控的机械臂动作更加轻盈且精准。

它先用高精度的提纯设备对原材料进行细致处理,每一轮提纯都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

第一轮提纯在 40 摄氏度下持续 30 分钟,去除了大部分可见杂质;

第二轮在 60 摄氏度下进行 45 分钟,进一步分离出微小杂质颗粒;

第三轮在 80 摄氏度下保持 60 分钟,确保杂质含量无限趋近于目标值。

随后,机械臂以毫米级的精度将材料放入熔炉。

玉龙紧紧盯着数据,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实验记录纸上。

“温度 750 摄氏度,以每分钟 2.8 摄氏度的速度缓慢升温,压力 4.5 个标准大气压,各项数据波动范围控制在 0.05%以内,一切稳定。”

悟空实时汇报着每一个关键数据。

实验结束,当机械臂缓缓取出碳晶材料时,玉龙看到材料的质地明显紧密了许多,表面也不再像上次那样粗糙。

经过检测,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80Wh/kg,充放电循环次数达到了 800 次。

玉龙的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他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有进步,悟空!这是个好开始,我们继续优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玉龙几乎吃住都在实验室,他时刻关注着悟空进行的一次次实验,不断根据数据变化下达调整指令。

经过 50 多次的反复尝试和参数微调,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各项性能指标初步达到了预期标准:能量密度达到 305Wh/kg,充放电循环次数达到 1520 次。

玉龙激动得双手颤抖,他用力地挥舞着拳头:“好样的,悟空!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继续提升性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又一次关键实验中,悟空将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纳米材料精准地加入碳晶合成过程。

这种纳米材料的添加量经过了 100 次模拟实验的优化,精确到了微克级别。

玉龙紧盯着屏幕,心脏仿佛提到了嗓子眼,大气都不敢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