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8章 东瀛定疆(1 / 2)

加入书签

第 388 章:东瀛定疆(回历 652 年秋?日本海)

日本海的裹挟着咸涩的水雾,如万马奔腾般撞击着伊豆半岛的黑色礁石,迸溅的浪花在磁石防波堤上凝结成层层盐霜,在秋日斜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三艘福船首尾相连,船身朱漆如新,船头高昂的鎏金龙头怒目圆睁,口中所含的星陨碎块在波光中流转,恍若活物凝视着前方的镰仓海岸。萧虎身着九道连环犀皮甲,外罩绣着东海鲛人纹的青缎战袍,腰间虎头符节的鎏金虎目与船首碎块遥相呼应,每一步在甲板上的踩踏,都让符节与船身磁石龙骨产生细微共振。

海岸边,五百名日本武士以 "二之阵" 列于沙滩,盔甲上的武家纹章 —— 武田氏的菱角、织田氏的木瓜、藤原氏的藤花 —— 在海风中若隐若现。为首的藤原康信头戴立乌帽子,身着十二单衣外罩黑色胴丸,刀柄缠着的金丝在阳光下闪烁,正与延历寺高僧明庵法师低声交谈,袈裟袖口露出半截磁石念珠 —— 那是大元商队去年带来的 "开运法器"。当福船抛下嵌着星陨碎块的磁石锚,锚头与海底玄武岩矿脉产生共鸣,汹涌的海浪竟在船周形成直径十丈的平静水圈,岸边武士的坐骑受惊嘶鸣,数名年轻武士手按刀柄,铠甲相撞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达鲁花赤大人,镰仓幕府遣使来迎。" 季先手持涂漆名刺,封皮上 "右大臣藤原康信" 的汉字旁,用和文小字注着 "从二位",纸张夹层浸着的磁石粉在阳光下显露出苏鲁锭纹的暗记 —— 这是大元户部特有的防伪术,唯有经过磁石信标校准的文书才能显现。萧虎接过名刺,指尖划过纸面时,符节突然发出极细的蜂鸣,与名刺内的磁粉形成共振,证明此乃藤原康信本人所递。

登陆栈道的桧木散发出清香,藤原康信率领二十名公家子弟行 "伏见礼",额头触地时,发簪上的和玉与栈道嵌着的星陨碎块相映成趣。他们高举的漆盒内,十二枚虎纹金锭整齐排列,每枚金锭的虎目处都嵌着纪州产的翡翠,在阳光下流转出摄人心魄的碧绿:"自博多港初见贵国商船,东瀛上下无不为金锭神威所震慑," 藤原康信的汉语带着平安时代的吴音余韵,"此去京都,天皇陛下已敕令改元 ' 至正 ',愿奉大元为 ' 天朝上国 '。"

萧虎指尖抚过金锭上的浮雕虎纹,触感细腻如镜仓锻金:"贵国匠人能在虎纹瞳孔嵌玉而不损磁流,果然名不虚传。" 他忽然抬眼望向富士山,雪顶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但某听闻甲斐国的赤石山脉有 ' 神磁 ',色如朱砂,能让罗盘指针快三倍 —— 不知贵国可愿与大元共采此宝?"

藤原康信的脊背骤然绷紧,膝行半步时和服下摆沾满沙粒:"甲斐乃武田氏封地,其地有 ' 诹访大社 ' 镇守,向以磁石为神体,开采之事..." 他的声音渐低,余光瞥见萧虎腰间火铳,铳身刻着的苏鲁锭纹正对准自己胸口。

"徐福东渡时," 萧虎忽然轻笑,从袖中抽出一卷《魏志?倭人传》残页,"曾在熊野滩拾得磁石,铸剑十二口,名曰 ' 天丛云 '。贵国《古事记》载,此剑能 ' 镇住海潮 ',如今大元的磁石导航术,正是徐福遗法的集大成者。" 他指向福船桅杆上的水罗盘,指针正稳定指向东南方的釜山,"若得甲斐神磁,贵国船只可直抵天竺,带回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 —— 这比之神道教的八百万神明,岂不更妙?"

明庵法师突然合十:"贫僧愿为达鲁花赤前驱,亲往甲斐勘定矿脉。" 他从袈裟中取出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日本列岛的七十二处磁脉,甲斐国武田氏居城踯躅崎馆旁,赫然标着 "磁核之眼","延历寺僧众三十年踏遍诸岛,方得此图,愿献与大元,以结善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