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3章 临安朝争(2 / 2)

加入书签

夜色渐深,临安的雨打在青石板上,像无数双偷听的耳朵。史宅之在书房对着淮南舆图,将盱眙、濠州的守军人数各加了五百 —— 这是他与赵葵约定的暗号,意为 “需增兵协防”。

赵葵依计放出消息:“已捕获白虎堂总领,供出与临安官员勾结。” 扬州通判果然慌了,深夜派人送密信给李默,求 “北境庇护”。信差刚出城门,就被赵葵的人拿下,搜出的信上,竟盖着何梦然的私章。

“这章是假的。” 赵葵捏着蜡封冷笑 —— 章的篆体虽像,却比真章少了道划痕。他命人将信差 “放走”,故意让其带回 “赵葵已信以为真” 的假象。果然,三日后,临安传来何梦然被理宗斥责 “私通边将” 的消息,虽未罢官,却也元气大伤。

史宅之在朝堂上顺水推舟:“何中丞恐是被北人构陷,然办案需避嫌,不如暂由刑部接手细作案。” 理宗准奏,等于变相剥夺了徐党查案的权力。

赵葵派亲卫将一份 “茶场雇工名册” 送抵史宅之府中 —— 名册上用朱砂圈出的,是白虎堂潜伏者,用墨笔标红的,则是徐党安插在淮军的眼线。史宅之连夜抄录,次日便借 “整顿吏治” 之名,将这些眼线调往内地,换成自己的亲信。

“萧虎最盼我朝自乱,” 史宅之在给赵葵的回信中写道,“你在淮上堵北人,我在朝中清内鬼,缺一不可。” 赵葵读信时,正看着工匠熔铸新的城防铁炮,炮身上的 “保宋” 二字,被火星溅得更亮。

理宗并非全然昏聩。他命内侍监偷偷查了何梦然的私产,发现其府中竟有北境产的狼皮褥子 —— 那是互市中严禁私售的军用品。“党争可以,但通敌不行。” 他将褥子扔进炭火盆,看着皮毛蜷成灰烬,“史宅之虽与赵葵相护,却无越轨之举;何梦然若真干净,怎会有这等物件?”

他不动声色地提拔了两名史党官员,又默许何梦然继续弹劾赵葵 —— 帝王的制衡之术,本就是让两派互相撕咬,却谁也不能独大。只是他没算到,萧虎的白虎堂,早已将这场党争当成了渗透的最好掩护。

就在徐党与史党僵持不下时,淮南传来急报:云雾茶场的王敬之突然反水,供出白虎堂在茶场的据点,还交出了李默亲笔写的 “眼线名单”。赵葵亲率精兵包围茶场,抓获二十余名 “茶师”,其中竟有何梦然派去监视赵葵的亲信。

“原来何中丞不仅弹劾我,还替北人盯着淮军动向。” 赵葵将供词快马送京,史宅之在朝堂上宣读时,何梦然面如死灰。理宗震怒,下令将何党革职查办,细作案终于水落石出 —— 只是没人知道,王敬之反水是赵葵用 “保其家眷” 换来的,而那份名单,故意漏了几个关键人物。

党争暂歇,淮南防务却已露出破绽。何党被清算时,趁机销毁了部分军粮账册,导致淮军春饷短缺;徐清叟旧部在地方阻挠粮草转运,赵葵虽有史宅之支持,却仍难补亏空。

萧虎在汴梁收到李默的密报:“南宋党争虽息,防务已虚。” 他望着人工湖上操练的水师,对周显道:“临安的内斗,比咱们的战船更管用。” 而史宅之在临安清点被销毁的账册,发现缺失的部分,恰好是长江水师的军械清单 —— 那才是白虎堂真正想要的东西。

淮河的春水漫过界碑,将 “各守疆土” 四字浸得发涨。南北两岸的博弈,从来不止于刀枪,更在这朝堂的唇枪舌剑、账册的墨迹浓淡之间,悄悄改写着防线的走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