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4章 临安危局(2 / 2)

加入书签

扬州守将王坚在城楼上,看着新派来的监军 —— 谢堂的小舅子,正指挥士兵把守城的弩箭换成烟花,说是 “节日要用”。他攥紧了腰间的虎符,那是赵葵亲手交给他的,上面还留着老将军的体温。“赵将军被软禁了。” 亲兵低声道,“临安来的人说,他通敌。”

王坚猛地一拳砸在城砖上,指节渗血。他想起十年前,赵葵带着他们在淮河浴血奋战,身上的伤比军功章还多;想起去年蝗灾,赵葵把自己的粮分给士兵,自己啃树皮。这样的人会通敌?他不信,可皇帝的旨意摆在那里,由不得他不信。

夜里,他在书房翻出一封旧信 —— 是白虎堂的李默去年送来的,信上说 “若赵将军有难,可投北境,保全家性命”。当时他烧了信,如今却忍不住想:或许,赵将军真的被朝廷逼得无路可走了?

采石矶的禁军营地,士兵们聚在帐篷里窃窃私语。新监军下令 “每日操练时辰减半”,却把军粮里的米换成了沙砾。“赵将军在时,哪受过这委屈?” 一个老兵抹着泪,他的儿子去年随赵葵作战,断了条腿,朝廷却拖着抚恤金不发。

更让人气愤的是,谢堂为了讨好理宗,竟把防备北境的士兵调去修皇家园林。“蒙古兵都快到江边了,还修园子?” 年轻士兵们磨着刀,眼神里全是失望。有个曾是赵葵亲卫的队长,夜里悄悄溜出营地,往临安方向去 —— 他要去玉津园,哪怕见不到赵将军,也要问问为什么。

李默在听雨轩收到扬州传来的密信,王坚的亲信在信里说 “守将意动”。他对王砚道:“理宗这步棋,比咱们十次反间计都管用。” 徐党构陷赵葵,看似帮了北境,实则把南宋的军心彻底搅乱了 —— 现在不用白虎堂动手,扬州的守将自己就动摇了。

他让人给王坚送了份 “厚礼”:五十石粮食,二十匹布,还有一张纸条:“赵将军在临安受苦,将军若献城,可保他平安。” 这是赤裸裸的诱惑,也是精准的心理打击 —— 李默算准王坚会信 “献城能救赵葵”。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李默望着临安的方向,忽然觉得萧虎说得对:“有时候,敌人的愚蠢,比自己的聪明更管用。”

史宅之瞒着谢堂,悄悄给淮南的旧部送信:“若遇蒙古兵,不必等临安指令,自行抵抗。” 他动用私库的银子,给采石矶的士兵补发粮饷,嘱咐他们:“守好长江,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甚至冒险去玉津园探望赵葵,隔着高墙喊话:“将军放心,防线未垮!”

赵葵在园内听见了,却只能苦笑 —— 他知道,史宅之是在硬撑。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信任的将领,再好的士兵也像散沙。“告诉史相公,” 他对着墙外喊道,“保不住就退,别让弟兄们白白送死!” 话没说完,就被看守呵止。

史宅之离开时,在墙根埋下一个锦囊,里面是赵葵的亲笔令牌 —— 若真到了绝境,或许能凭这令牌召集旧部。这是他最后的希望,像埋在土里的种子,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春天。

谢堂在防务署的宴会上,正让歌姬唱着新词,忽然接到急报:蒙古水师在采石矶外游弋。他醉醺醺地挥手:“打炮吓走他们就是。” 全然不知楼船的火炮因疏于维护,半数已不能用。

扬州城头,王坚望着北岸的炊烟,手里捏着李默送来的纸条。亲兵来报:“监军又要调走五百士兵去修园子。” 王坚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里没了犹豫:“让他们…… 准备献城吧。” 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不让士兵们跟着谢堂这样的蠢货送命。

临安的玉津园,赵葵望着被高墙挡住的天空,听见远处传来零星的炮声。他知道,那是蒙古兵在试探。而他效忠的朝廷,正亲手拆毁最后一道防线。风穿过园子里的竹林,发出呜咽的声响,像在为这个即将崩塌的王朝,奏响挽歌。

这场由猜忌引发的决策失误,成了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朝廷的刀刃砍向自己的忠良时,北岸的虎狼,已露出了獠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