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铡文易字(2 / 2)
赵葵在镇江水师营接到口谕时,正对着 “巨虎舰” 的图纸发愁。图纸是细作从扬州船坞偷来的,舰体长十二丈,可载三百士兵,甲板上的虎蹲炮比南宋的楼船炮射程远两里。“不惜一切代价?” 他把口谕扔给王坚,“粮呢?炮呢?上个月申请的五十门火炮,工部只送来十门,还是坏的。”
王坚指着江面上的巡逻队:“士兵们三日没吃饱饭了,有个队正带着五个人逃了,说是去江北投北人 —— 那边有粮。” 赵葵闭上眼,想起年轻时在襄阳抗蒙,那时虽苦,却有百姓送粮;可现在,江北的百姓看着虎头铡改字,像看着新朝换代的告示,谁还肯送粮给 “要被天命所归” 的朝廷?
他让人把仅存的十门火炮搬到江边,对着江北的方向试射。炮弹落在浅滩上,炸起的水花很小。赵葵望着弹着点,忽然苦笑:“这炮,连自己的影子都打不碎。”
扬州城的集市上,萧虎让人搭了高台,召集百姓 “听宣”。周显站在台上,指着虎头铡大声道:“不是我朝不愿和,是南朝不肯降!铡上的字改了,天命改不了 —— 归顺的,有粮有田;顽抗的,这铡刀不认人!”
台下的刘老汉(已在扬州安家)扯着孙子的手:“听见没?别想着回刘家村了,这边有饭吃。” 有个从临安逃难来的书生想反驳,刚张嘴就被周围的人瞪了回去 —— 百姓们不在乎 “天命”,只在乎下个月能不能吃上新米。
宣示结束后,萧虎让人把 “巨虎舰” 的模型抬到街上展示,模型上的 “吞江” 二字涂着金漆。孩子们围着模型跑,嘴里喊着 “大老虎船”,没人再提南宋的楼船。孟珙在旁看着,忽然对萧虎道:“民心这东西,比铡刀还厉害。”
汗廷监军脱脱帖木儿站在虎豹阁侧院,远远看着虎头铡上的新字,让随从记下:“萧虎改铡文,称‘天命所归’,江南降者日增,其势已成。” 他没提萧虎不让他插手军务的事,只写了 “吞江军操练甚勤,粮草充足”。
写完密信,他让人去扬州最大的酒楼买了坛好酒,送给萧虎。“将军运筹帷幄,” 脱脱帖木儿举杯,“属下敬将军一杯,祝早日攻克临安。” 萧虎与他碰杯,酒液溅出几滴在案上:“监军放心,秋汛过后,必有捷报。” 两人都在笑,眼里却各有盘算 —— 脱脱要的是 “攻克”,萧虎要的是 “时机”。
密信送出前夜,脱脱偷偷去看了吞江军的演习。火箭齐发时,他看见江面上的火光映出萧虎的脸,那表情不像急于进兵,倒像在等什么。他在密信末尾加了句:“萧虎似有缓进之意,然威望日隆,不可不防。”
江南的茶馆里,说书先生又改了话本。“那虎头铡啊,” 他拍着醒木,“原是要‘和议’的,可南朝皇帝不答应,老天爷怒了,就把字改成‘天命所归’—— 这意思就是,江南该换主人了!”
有穿长衫的读书人骂 “妖言惑众”,却被茶客们怼回去:“北人免了税是真的,你家朝廷给你免了吗?” 流言像江水一样蔓延,连临安的小商贩都在偷偷打听 “投北人要带什么信物”。有个卖花姑娘把刚摘的栀子花编成虎形,说 “戴这个,过长江不被盘查”。
史宅之在徽州听说这些,对着江水长叹。他知道,改的不是铡上的字,是百姓心里的秤 —— 当 “和议” 变成 “天命”,连最念旧的江南人,都开始掂量 “旧主” 和 “新主” 哪个更实在。
秋汛的第一声雷响过,长江的水位涨了三尺。萧虎在扬州船坞看着 “巨虎舰” 下水,陈六指挥水兵升起新做的帆,帆上的白虎纹在雨中更显狰狞。“水底雷已备足百枚,” 陈六道,“只等将军下令。” 萧虎望着南岸的镇江,那里的灯火比往日稀疏了许多。
临安的皇宫里,理宗一夜白头。他终于下旨 “全国募兵”,可应募的人寥寥无几 —— 百姓们说,与其去江边送死,不如在家种北人免了税的田。沈炎没办法,只好抓壮丁,把街头的乞丐、流民都强拉进兵营,连兵器都没来得及发,就往镇江送。
虎头铡在雨中静静立着,“天命所归” 四个字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孟珙带着新收的降兵在铡前宣誓,声音被雷声掩盖。萧虎站在虎豹阁顶层,看着江面上的雨幕,忽然对周显道:“该收网了。” 网里的,不仅是南宋的城池,还有那些在 “和议” 与 “天命” 之间摇摆的人心。
这场铡文之变,没有刀光剑影,却比一场大战更彻底地撕裂了南北 —— 当 “和议” 的念想被铜錾凿碎,剩下的,就只有 “顺天命” 或 “逆天命” 的选择。而历史,往往在这样的选择里,露出它冰冷的走向。
↑返回顶部↑